《遥远的藏北,狂野阿里大北线》系列,第三季:人文阿里
行程:扎达
(年前的古格王宫)
象泉河河谷,温暖的夜风,星空璀璨,斗转星移,与护士mm轻轻道一声晚安。。。。。。。
喝完最后一口青稞酒,我将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我是一个亡国之君,卧病在床,时日无多,古格王朝七百年基业将要毁于我手。连年战乱,国土绿色不见,满目疮痍,瘟疫流行,10万子民或病或被俘,哀鸿遍野,众叛亲离,而现在带领拉达克王的军队围城的却是我的亲弟弟。
大漠孤烟直,长沙落日圆。
所有人都离我远去,唯一对我忠心耿耿的还有我的御林军卫队,可是这又如何抵挡住达克王的几十万铁蹄。夕阳下的古格王宫透过金制的青稞酒杯,眩晕的金色光芒迷了我的双眼。我看到年轻时风光无限的自己,看到英俊充满力量的父王渐渐老去枯萎,看到我和护士mm双双骑着马在草原上奔跑,看到我小时候骑过的白牦牛,看到了古格王宫之下,人民安居乐业,平原牛羊成群,可现在,一切都已经消逝。。。。。。
(神的诅咒)
一定不是泪水,我是吐蕃帝国的传人,松赞干布的子孙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古格王朝虽然毁于我手,但我才是古格的真王!我不会让你们得到一个完好的古格,我要把我的灵魂抛向地狱!从此让这里所有的一切充满诅咒!而且在我死后不久,这里一定会黑云蔽日,寸草不生!所有河流都将变成黑色并倒流!最后干涸!来吧,我把自己的灵魂自己的精和血给你!伟大的古格银眼!您是古格最至高无上的主,是这里永恒的主宰。。。。。
古格银眼
公元一九九七年夏季,考古学家在王宫神殿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件精美的铜像,铜器头戴化佛宝冠,四臂各执法器,结跏趺坐于兽座莲台,头生三眼,额上正中眼为纵目。三只眼的眼球在金黄色的铜像背衬之下银光闪闪,晶透出阵阵幽光。它就是“古格银眼“。
风依然在吹。
年后,西历公元年10月3日。
古格王宫下的扎不让村特别安静,一夜无梦。一早7点过天没亮,我和护士mm就早早起来,开着哈弗匆匆上山,几分钟后来到了暮色中的古格皇宫下。旷野之中已经停满了各式越野车。长枪短炮、手机、ipad,各式电子设备对准了古格王宫噹!!!!晴天一道霹雳,男猪脚出场了!顿时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引无数人ipad尽掉。”粑粑,这货是天线宝宝么?“”不是,他是终结者“。。。来晚了,前排好位置都被人占了,只好猫在后面。太阳迟迟没有升起,这些无聊的二货无竟然纷纷来拍我,你妹没见过裹着睡袋的人啊。这位大哥才是摄友中的战斗机,独自一人爬上了对面的山头,那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尼玛看他一会怎么下来。这个季节日出时间是9点钟,众人在瑟瑟寒风中等了一个钟头,嘿嘿,羡慕披睡袋的人了吧,这可是哥多年看日出的经验,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太阳第一缕晨光洒在了古格王宫上。这个神秘的国度呈现现在众人面前,只有对它的过去了解的人,才会对它充满敬畏,否则只是匆匆过客。王宫四周的土林,瞬间有了色彩太阳把周围的一切都染成了金黄色王宫全景,整个城堡建在多米土山之上,包括王宫,寺庙和山洞(民众住所)建筑,虽然被破坏几乎只剩残墙断壁,可以看出其原本规模极其庞大。光影,构成了一座金黄色的王宫,美轮美奂。看完日出,我们立即下山吃早餐,而其他游客都是直接游览王宫。刚转完山下来的我深知,爬山要吃饱,无饭不爬山,吃饱养足精神才能深度的去挖掘这个有故事的地方。平措大哥早早出门干活去了,大嫂在洗衣服,索性我们自己做早餐。拿出了在拉萨准备的物资:广式腊肠、鸡蛋(在大北线颠了这么么多天,差点颠出小鸡)、食用油、面条、榨菜。护士mm是个资深吃货,跟所有的终极大吃货一样,吃货发展到一定程度是自己不做饭的。无奈只有哥自己操刀了,你说我容易么?昨天才起屎回生,即要开车、看路、领队、还要下厨。荷包蛋是煎不出了,鸡蛋都颠混了。吃了阿里南线来最饱的一顿,合口味,护士mm却说这是史上最难吃的面条,为什么给我吃这么难吃的面条?太没面子了,我承认,一个广西人煮的面可能并不合适一个云南人。昨晚洗的衣服早已干,这里日光强烈,空气干燥。吃完早餐,收拾行李,匆匆告别大嫂,继续上王宫。今天我们将探索雪域迷踪,试图解开古格王朝最隐秘的历史密码,还有那传说中神的诅咒,进行一场真实的西藏考古探险,娓娓展开一部神秘王朝兴衰的历史画卷。
王宫周围的建筑遗址。饱受风沙肆虐王宫下唯一的一棵树说到古格王朝,我们不得不先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公元9世纪中叶,一度威震长安、称雄中亚、据守丝绸之路百余年的吐蕃帝国已是日薄西山,穷途末路,再也没有松赞干布赞普统一全藏时的赫赫威仪。第九代赞普朗达玛禁佛灭法,封闭佛寺,破坏佛像及寺庙设施,大量焚毁佛教经书、迫害佛教僧人,为这一气数将尽的王朝敲响了丧钟。随之而来的王室内讧、连年征战使整个西藏进入了近百年的“黑暗时代”;而风起云涌的奴隶大起义则从根本上撼动了这个王朝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该世纪下半叶,随着末代赞普沃松之子贝考赞在后藏娘若堡地区(今西藏江孜)被起义军诛杀,吐蕃王朝寿终正寝。
一个满目凄凉的秋日,末代赞普沃松嫡孙,贝考赞之子吉德尼玛衮披头散发,双目虚空,无言默对两位奉命护送他西行亡命的老臣。此时,两位老臣正双双向王子施礼,奉上仅有的一匹骡和一张狼皮,洒泪作别。生不逢时的王子哽咽作答:“吾在上部(阿里)若能掌权,汝等二位可有站起之日。”
连吉德尼玛衮自己也未曾想到,这荒原上的挥泪一别,竟揭开了七百年古格王朝的序幕。
多灾多难的王子颠沛流离到现今西藏阿里,方知此行意义深远。按照与世俱来的正统观念,他高贵的吐蕃王朝血统被当地理所当然地认可,土王招赘他做了女婿。随后,这位在卫藏失势的王子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土王的支持很快兼并了阿里这块西部藏区。待到他的三个儿子长大成人,吉德尼玛衮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分封。封地选择云彩形象为标志:大儿子选择了云彩汇集处的普兰;二儿子选择了云彩弯弯处的古格(今札达县);三儿子选择云彩最高处的玛隅(今日土县)。它们就是留名青史的普兰王朝、古格王朝和拉达克王朝。
古格王朝经历余年,传承20余代国王,距今有1年的历史,鼎盛时期有十万余臣民。王朝于十七世纪一夜消亡,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曾经不可一世的城堡,断壁残垣。城堡四周满是黑黢黢的洞口。我一直不相信这是臣民居住的场所,看起来就像《疯狂原始人》里面一般,还处于穴居时代,实际上在我们来的路上,方圆十几公里内满是这样的窑洞,而古格王朝至今1年到多年间,文明发展不应是这个阶段吧。但后来综合这里的地质地貌、气候环境,也就不难理解了,这样的房子很巧妙。王宫以下半山坡房屋密集,为僧侣、军政官邸和守卫的军营,在一些窑洞中,还藏有盔甲、马甲、盾牌和箭杆等兵器。一些洞穴住人,一些是储存食物,放置物品,有的是厨房,还有烧火的痕迹。令我们震惊的是,有的洞内有洞,不少洞穴还是两房一厅,而且设计合理,有置物的格子,各家之间还有小洞相连,可以串门。看得我都好想也拥有这样一间两房一厅,在这房价飞涨的年代,可以天马行空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挖这么一个洞穴,反正是土的,好挖,躺在床上觉得缺点什么了,就在床边挖个槽,搁手机。当然,也不能想怎么挖就怎么挖,看完后才知道,在一座小土山上,如此密集的洞穴,如何不塌简直就是奇观。不然你挖个厨房,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整座王宫塌了,你就等屎吧。此时,游人已尽散,整个王宫遗址只剩下我们和一个大家子藏民,通往山顶王宫的道路险峻曲折额。。。这样是不是很没人性,护士mm在艰难的爬上来,我却在一旁围观拍照然后发微博。烈日当空,由于海拔低,气温很高,又热又累,我都脱到只穿衬衣。大家在休息聊天,最右边不躲太阳的是家长。这家子的姑娘都很漂亮呀,小伙子看起来都很高大凶悍,但当我跟他们说话时,却是相当腼腆害羞,太可爱了。
好庞大的家庭,这么多人,反正他们藏民不用买门票,不然的多少钱啊,他们是来王宫的神庙朝拜的。遗址的中部和底部保存完好的建筑只有4个寺庙殿堂,与周围的废墟形成鲜明反差。平时锁门,凑齐一定人数后管理员方才开门,显然我们人够了。依次是:度母殿、白殿、红殿、大威德殿。一进大殿,就好象走进了佛的世界,不由得产生对佛的敬畏和崇拜,真是不敢高声语,恐惊菩提心。殿内可用震撼来形容,因为我知道这是1年的文明,壁画极其精美,但是殿内雕塑或缺头断臂,或被当胸掏开一洞露出其中的木架草束,其状惨不忍睹。人们塑造了佛像,又打破了佛像,难道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么?(由于殿内不许拍照,以下照片来自网络)
塑像的劫难是由于造像定规的“装藏”引起的。按照藏传佛教的造像定规,造像中要装入梵文或藏文的经咒。此外还要装入五宝:即金、银、珍珠、珊瑚、绿松石,以及香料。这些东西装入佛像内,可使佛像“不散不朽,不生虫蛀”,但却成为那些贪婪之徒偷猎的目标。真是泥菩萨遇歹人,自身难保啊!我和护士mm很小心翼翼的跟在藏民一家后面顺时针绕行,大气不敢喘。藏民每经一处佛像前都要撒下钱财,以求庇佑。几年前到布达拉宫时就看到满地的毛票,甚为惊奇,可现在通货膨胀,一元变成了起步价,我甚至在度母殿看到了好几张百元大钞。这一路下来,每个人少则几十,多则数百,一家子十几口人,不少了。大多数藏民的生活并不宽裕,可他们会把一生的积蓄献给佛,以及备置一身的天珠、绿松石、蜜蜡。。。。却很少用于改善生活、医疗教育和发展生产力,家里有人生病了就来拜佛或转山,这种在我们看来“愚昧”的行为让人不禁心情很沉重。管理员告诉我寺庙内部佛像基本在文革时期遭受毁灭性破坏,象西藏所有的佛殿一样,只要殿顶不塌,人为的破坏一般不伤及壁画。各大殿的壁画基本上是完好的。王朝建筑遭受破坏的是战争,但战争是不会毁灭寺庙内的宗教佛像和其他文物的,而是文革。应该反思很多喇嘛和藏民们为何要叛乱?不是他们生活贫困,不是他们不满腐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视以为生命的东西受到破坏和压制。在古格王朝不远处还有一座“干尸洞”,据说这里就是当年国破人亡的年代,侵略者把人砍头之后丢弃在了这个洞穴内。由于札达地区天气干燥炎热,尸身没有完全腐败,逐渐就形成了现在的干尸洞。(以下图片可能会一起你的不适,请谨慎观看)
我们经过城堡的防卫区,爬上一个十分惊险的密道,来到山顶,山顶一大块平地就是王宫所在。人们都要猫着腰方能通过。这是通往王宫的唯一通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完全没有问题。山顶平面象一个不太规整的“S”形,四周全部是悬崖峭壁,险不可攀。崖边环绕着一圈土坯砌筑的防卫墙,居高临下,东西两侧的山沟及北部开阔地以至象泉河谷地尽收眼底。面对眼前仅存墙体的废墟,很难将它与昔日古格王宫联系起来。王宫仅存的完整建筑也是一座寺庙,叫坛城殿,没有开门。令人吃惊的是在这个区域之下10米深的山体中还保存着一个没有完工的地下宫殿——冬宫,洞口上方原来只有一座略大于洞口的小房子用来遮避风雨。殿堂一角站在古格王宫的山顶,细细打量城堡的整体造型,心中惊叹古格人智慧简直是不可思议。古格王选择此地建城堡真是牛X。整个古城堡与山融为一体,是植根于山土的建筑。当年城堡有暗道可以取水,储备粮食也比较充足,入侵的拉达克王国军队把古格围困数月都攻不下来。古格王国原是阿里三王中力量最强的一支,西藏腹地早在元代就发展形成的政教合一制度,使古格上层喇嘛对王权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那时的喇嘛极度淫乱,诸如密宗的处女灌顶、群P等十分普遍(日后有机会再介绍这方面的事情,内地很少人知道),女子多来自信众的女儿或妻子。于是国王决定利用刚刚到来的天主教压制喇嘛教,以此达到巩固王权的目的。这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出的痛苦选择,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个选择给他的王国带来的将是一场灭顶之灾。年国王患病不起,受到压制的喇嘛集团,以国王弟弟为首发起了暴动。古格都城顿时狼烟四起,忠于国王的宫廷卫队居高临下,顽强抵抗,暴动军队竟引远在克什米尔的拉达克王进攻古格。古格都城被围得水泄不通,古格王如笼中困兽,在固守余月之后,国王眼见得生灵涂炭,不忍使古格百姓将士再作牺牲,尽管还有粮草武器,仍然冒死请降。在受降时,死于背信弃义的拉达克人刀下。国王含恨而亡,留下了诅咒,延续年的王朝覆灭,拉达克人统治了古格。直到此时,先前反对国王而请来异族拉达克的喇嘛、贵族、平民们此时才偿到了亡国的滋味,邀虎拒狼的古格臣民们后悔莫及,万般无奈地离开祖辈居住的都城而四散奔逃。古格从此成为废墟。
古格王朝灭亡之后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五世达赖喇嘛从遥远的卫藏地区派遣骑兵西征阿里,将拉达克人驱逐出境,继吐蕃王朝之后再一次将阿里高原纳入藏族统一政权的管辖之下。城堡下的民房及水源护士mm胆识过人,脚下就是三百多米的深谷,我是不敢站那里。在王宫遗址是没有栏杆的,也没有提示标语,在这里游览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儿童。王宫东侧南侧,水源从半山渗出,形成了一个宝贵的小绿洲。西南侧是一个巨大的断崖,太tm险峻了恐高的慎去北侧就是象泉河以及扎布让村,仅有的一点绿色。山下的建筑,烈日下已经看不出层次感了,唯有后人修建的排水保护工程哪个熊孩子又调皮了,从日期上看,就在我们去的一个多星期前。整个王朝遗址只有一个管开门的管理员,内部偌大一个地方,没有人也没有摄像头,全屏自觉了,残墙一靠就倒、洞穴一扣就掉、土路一踩就碎,古格王宫的逝去已是历史的必然,纵使没有人,大自然也终会将它抹去,悲情古格。
因宗教兴,因宗教亡。古格与昔日吐蕃因灭佛而亡国的命运如出一辙,历史在古格上演了惊人相似的一幕。松赞干布把佛教引入了西藏后,藏传佛教在西藏的历史上扮演了主导的角色。令人奇怪的是,历史发展到今天,整个扎达人口不到一万,那么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古格时期,十几万人又靠什么生存呢?
战争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综观札达县的地理环境,现在的象泉河决不是当年的象泉河,当年能养活10万之众的这块绿洲,今天已不复存在,加之战乱破坏,水利荒废,沙漠化程度十分严重,使原本脆弱的象泉河谷地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不堪一击。因此自然环境恶化是古格王朝化为浮云的最根本原因。原来,古格王临死前的诅咒、古格银眼的诅咒,一直笼罩着这片土地。
复活吧!我的子民!
。。。。。。
感谢收看《木乃伊4:古格王的诅咒》
更多精彩请看下集!
*******************************************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就是历史!
*******************************************
各位藏迷们,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tc/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