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地形为女魔仰卧之形,藏文史籍中也不乏藏王松赞干布修建十二镇魔寺以镇压女魔四肢关节的记载。关于西藏地形是女魔仰卧之形的传说还要追溯到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吐蕃当时正是佛法初传时期,它从多方面吸收外来的佛教文化。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各自从本国带了一尊释迦摩尼佛像进藏,就是吐蕃当时接受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是赤尊公主她想在内邬塘(现自治区政府所在地)一带修建寺庙不成,于是以重金请文成公主代为测定一建庙佳地。文成公主依据中原的《八十种五行算观察法》进行卜算,推算出雪域西藏的地形,俨如罗刹魔女仰卧的形状。而拉萨平地卧塘湖为魔女心脏,红山、铁山、磨盘山是魔女心窍上的脉络,饶木齐(小昭寺)为龙神所居,鲁普(药王山东崖下的查拉鲁普)为黑恶龙栖息地,达瓦泽独干毒树下是鬼魅及非人所居住,东南的一处地煞状如大象上阵等。于是先调理拉萨及其附近风水,镇住女魔的心血要害,在布达拉宫山上修建王宫,镇住女魔的心骨。赤尊公主以文成公主的推算,以山羊驼山,填平卧塘湖,在其上修建大昭寺,供奉八岁释迦牟尼佛像,文成公主则在绕木齐修建了小昭寺,供奉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除了在要害处修建寺庙,松赞干布着手在卫藏修建四座魔镇边寺,以镇女魔四肢关节。为了改变恶劣风水,完善八吉祥之相,在女魔身上还修建了许多小庙,普称镇魔十二神庙.据说这是制伏女魔的十二不移之钉?.??
先在卫藏四地建四镇边寺:
①在女魔的左肩上建昌珠寺。地在今山南地区乃东县昌珠区。地处雅隆河东岸,据说原为水池,水里有妖魔作怪。藏王松赞干布变化神通,化作大鹏剪除水怪,水塘干涸,在此建昌珠寺今犹存。?
②在女魔的右肩上建噶泽寺,地在今拉萨以东墨竹工卡县境秀绒河与马曲河汇合处,马曲河东岸。据考证,这里原有两座古寺,一是松赞干布王纪芒萨赤姜所建,属于四镇边大寺之一。一是赤松德赞王时莲花生大师收伏毒龙令其发誓保护佛法而为之修庙供祀。也有人认为,塘迦是镇边寺庙之一,后宏期为鲁梅所重建。?
③在女魔的左足上建仲巴江寺,仲巴江或译仲巴杰,变译章巴炯,地在今日喀则地区拉孜与彭错林交界处、古属茹拉,今在拉孜县境。位于雅鲁藏布江之东。
④?在女魔的右足上建藏昌寺(仗章寺),地在今日喀则南木林县东南土布加地方的雅鲁藏布江北岸。
以上为镇肢或镇边四大寺。
根据勘察,“若尚不能克制‘女魔’,需再修四大镇节寺”:
⑤在女魔左肘上建洛扎科廷拉康(枯廷拉康)在今日洛扎县拉康镇。
⑥?在女魔的右肘上建布久拉康,地在今林芝地区林芝县布久乡。该寺在铁虎年(年)大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后修复。
⑦?在女魔的左膝上建扎东拉康,地在今日喀则地区仲巴县拉让乡唐西村?
⑧在女魔右膝上降真格杰寺(今称强准寺,全名"强准祖拉康",有的书上叫"强真格给寺")位于日喀则地区吉隆县邦兴乡。
以上四寺史称镇节或再镇边四寺。
接着根据推算,又修建四镇翼寺:
⑨?在康区女魔左掌心上建隆塘卓玛寺,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邓柯县境(以前称邓柯县及现今德格县浪多、温拖、年古三乡)??
⑩在女魔右掌心上建朋塘吉曲寺。据考证,朋塘是不丹中部的地名,吉曲为河流名,从洛扎西部门当户对出,经过洛扎西南角的麦拉嘎俊山而流入不丹的朋塘。此庙在朋塘的吉曲河畔,故名朋塘吉曲寺。
???在女魔的左足心上建蔡日喜铙卓玛寺,地在今拉达克地区境内,原为中国西藏辖地。
???在女魔的右足心上建仓巴弄伦寺,地在藏北草原,地址不详。
以上史称镇翼四寺。
共为十二镇魔寺。
这些镇魔寺只是镇伏女魔的主要寺庙。为了改变一些恶劣风水,完善八吉祥的征相,在女魔身上还修建了许多小寺,佛塔等。例如,藏史载称,为了对治“地水风火”四大灾害,在东方修建了噶曲、冈曲、林曲三寺;在西方修建谷郎、兴昆二寺;在南方修建了郎卓、林塘二寺;在北方修建格日、巴日二寺等等。
注:罗刹魔女,罗刹是恶鬼之通名也。”罗刹女乃“食人之鬼女也。”佛书所列罗刹女很多,有所谓八大罗刹女、十大罗刹女、七十二罗刹女、五百罗刹女等西藏传说中有两个重要的罗刹女,一个是同西藏人的起源有着密切关系的岩罗刹,它后来与观音菩萨点化的猕猴相恋结合,繁衍出数百万藏族男女,成为西藏人始祖母,另一个就是养育了西藏的大地罗刹女魔。
强准祖拉康(拉康为藏语,即“宫殿”之意),始建于松赞干布时代,早桑耶寺多年,距今有多年。有的书上叫"强真格给寺",位于日喀则地区吉隆县邦兴乡,距日喀则市约公里,是按照文成公主的《八十种五行算观察法》而修建的镇节寺之一,在西藏镇魔图上罗刹女右脚踝位置。
该拉康是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塔身方形,为唐代佛塔建筑的典型特点。共有4层,层层出檐,逐层收分,每层均设门窗。塔高约16米,底层最大宽22米。底层四周以木栏杆环绕成外环廊,廊周原设转经筒个。各层建筑的壁上都绘有壁画,少部分保存完好,门廊及底层外回廊绘有大量释迦牟尼佛像。第2层为护法殿,其四壁绘有护法像,回廊分别为暗,半暗半明,明,分别寓意为恶人,普通人,善人.第3层楼阁为该寺主体建筑,主供高厘米的镀金强巴(即“弥勒佛”)佛像。
该拉康从大门到最后一道内门共6个门,从里到外6门分别代表唵、嘛、呢、叭、咪、吽,内3门禁止入内(寓意为下三道门)。
莲花生大师法座
此石头上有莲花生大师脚印
鱼佛共舞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dl/7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