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夫妇,就躺在距离古城保定不远处
位于冀中大地西侧的满城,大凡可算作是保定之近郊区县了。离开保定城区~那几近荒凉的二三环路,驱车西行不多时,便进入了满城县的境域。然满城之文化资源却乏善可陈,能让我来此做客的理由,除了陵山山腰上的那座中山靖王刘胜夫妇之墓外,恐怕再难找到第二个了。
陪伴着刘胜大墓的,还有新建的“县级”游乐场
满城汉墓所在的陵山,就坐落于县城中心广场西南不足两公里的地方。此处,乃是太行山余脉之余脉。满城的旅游业很不发达,潦潦草草地建起来一座不大的游乐场,就戳在陵山之北,这足以将汉墓的风头遮住。但即便是五一公假,此地也没有太多热闹可言。作为满城唯一出彩的“名胜古迹”,窝在游乐场内侧的汉墓,竟然没有个醒目的指示牌,这也是奇了。所造成的后果,便是害得我一路上~要不停地向附近居民打听汉墓的位置。
探寻满城汉墓,源自台湾历史学家的一次启发
在参观汉墓以前,让我读到的~关于满城汉墓的最重要介绍,是谈及此地乃“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山洞宫殿”,这段话曾令我怦然心动了许久。而我所崇敬的台湾著名历史学家,同时也是历史游记的名家赖瑞和先生,更是把~参观满城汉墓,当作他探究~位于九骢山上那埋葬了李世民之唐昭陵的主要依据。我对满城汉墓的兴趣,大概便是源自于此。
世间“最华而不实”的景区,或许也包括这里
待我走近陵山景区,发现此地入口处,是要收取一道名曰“景区公园”之门票的,售价10元。但这并不涵盖中山靖王夫妇之墓室门票。两处关键的墓室,是需要另花75元,才能让你得见一面的。当然,你也可以直接购买75元的通票,这样就免掉了景区大门的那笔“保护费”。
进入景区,于通往陵山山道的主路两侧,摆放着一组具有不同时代风格、但无一例外地~是由满城地区所出土的石像生。这些很有沧桑感的“小家伙们”,呆呆地矗立在陵山山麓。询问景区内的工作人员,“这些石像生都是从哪里运来的?”未料被~拿着一大把瓜子待嗑的大姐莫名其妙地回了一句:“你是想坐缆车上山么?现在优惠。”于是,我就不再往下问什么了,转身便走。
“未曾使用过”的缆车与熙熙攘攘的爬山“大军”
陵山并不算高,由此我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修个缆车到底用得着么。开始爬山,一路上游人如织,且男女老少兼有。抬眼观瞧,只看见那一厢厢缆车~正在半山腰处欢脱空转。望着那车厢两侧斑驳褪色的铁皮,且听着车厢那摩擦天线时发出的吱吱扭扭地声响,我居然被深深地打动了。这是种怎样的信念,才能支撑着如此亏本的生意一直做下去的啊。
“常生父亲”刘胜与“英雄母亲”窦绾
回过头来,聊聊陵山的墓主人刘胜吧。要说起这西汉之中山靖王刘胜,乃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武帝刘彻的庶兄。他于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年)就被封为中山王,且一直活到了武帝元鼎四年(前)二月,统治时间长达42年之久。而中山国位于太行山东麓,大致包括今易水以南、滹沱河以北的地区,首府设在卢奴(今河北定州市)。该国曾世袭罔替过十代王侯,那刘胜便是其第一代、开国之主。
刘胜墓与其妻窦绾之墓均采用以山为陵的营建方式,墓道及墓室凿山而成,呈弧形,平面布局上两墓则大同小异。全墓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6个部分,墓室中分别修建了木结构瓦房和石板房,形成了一座功能齐备的豪华地下宫殿。想来,拥有着多个子嗣的刘胜,还是耗得起冀中大地积累百年之财富的。倘若他的后辈子孙刘备~并没有做皇帝的命,也不知这~已然沦落为“贩夫织履”的中山靖王之后~又该如何感叹。
从山麓爬到半山腰~也就是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夫人窦绾长眠的地方,大约费了我半个小时的脚力。待我顺着步行梯,径直来到售票处之时,发现检票的窗口,是设在山腰的另一侧,也就是索道所能直达的那一侧的。不要刘备慨叹什么了,我先暗自叹道:“这真是有钱能令鬼移门啊”。叹罢,多走出百余米后,购票,进洞。
满城汉墓是年7月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年1月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这些信息,从公园门口一路提示到了墓洞门前,生怕游人不知底细,不懂文物。
接下来的介绍,都是关于满城汉墓之重要价值的。“刘胜墓全长约52米,窦绾墓和刘胜墓的形制大体相同。两墓之墓室庞大,随葬品甚为豪奢。墓中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这里面,就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国宝级文物”。因此,满城汉墓也就顺理成章地被评为了“20世纪中国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寂寥的山洞里,摆放着一堆不真实的文物”
只可惜,墓洞内并没有任何一件非仿造的文物。满城汉墓内的所有国宝,都被河北省文物部门运到石家庄,且安放于河北省博物院中~进行收藏展示去了。或许,也正因为此,才使我能在参观省博的时候,被满城汉墓那精美绝伦的文物所震撼,并许下心愿~一定要来发掘现场走走看看。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在这大而无当的陵墓山洞中,除却发出一番感慨之外,我并没有见到什么可看的东西。
行了,还是介绍一下陈列于河北省博物院的那些满城汉墓国宝吧。算是给诸位解解馋。
一尊宫灯,衬托着一个家族的荣耀
长信宫灯,西汉青铜器,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现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院。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器身共刻有铭文九处65字,分别记载了该灯的容量、重量及所属者。因灯上刻有“长信”字样,故名“长信宫灯”。据考证,此灯原为西汉阳信侯刘揭所有。刘揭在文帝时受封,景帝时被削爵,家产及其此灯被朝廷没收,归窦太后(刘胜祖母)居所长信宫使用。后来窦太后又将此物赐于本族裔亲窦绾。此灯做为宫廷和王府的专用品、礼品,可见它在当时也是很珍贵的。
数得清楚的玉片,与说不清楚的“玉柙”
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年以来,考古人员于汉墓中所发现的玉衣已在十件以上。这其中,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二件、定县西汉中山孝王刘兴的一件、江苏省徐州东汉彭城靖王刘恭的一件、安徽省亳州东汉末年曹操的宗族曹某的一件,共5件,已经完全复原。以满城汉墓的二件为例,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片,金丝重1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片,金丝重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的。
与仙人的舞步一起“摇摆”
博山炉汉代始出,多为铜铸,后代多有仿作。香炉的肇始起因于焚香习俗。古人多采用焚烧香料的办法驱逐蚊蝇或去除生活环境中的浊气。汉代神仙方术流行,人们多向往长生不老的仙境,博山炉盖作尖锥状山形,仿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故名博山炉,是汉代的高纹薰香用具。该炉炉身呈半圆形,有疏朗的错金云纹饰,盖为透雕的尖锥状山形,其间山峦重叠,奇峰耸出,山林间饰错金线猴、虎、野猪和人物等形象。当薰香点燃时,香烟透过峰谷间铸有的空隙缭绕于山间,产生山景迷蒙,群兽灵动的奇异效果。炉器座较低,由透雕的三条蛟龙盘成圈足。该作品色彩黑、黄呼应,效果极其精美华丽。汉时博山炉有竹节形长柄薰炉和短柄龙座薰炉等形制,而以短柄博山炉最为常见,其器身较短,较适合于当时席地而坐时置于席边床前或帏帐之中。而另一类长柄炉多适用于宴会等公共场合。博山炉在考古发掘中经常发现,是一种优美的青铜工艺品本图片介绍的作品是宫廷所制,极其精美,是汉代博山炉中的珍品,较其它普通博山炉有更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暮色渐深,我离开了满城,从广场乘车返回保定,再乘火车赶往涿州。该回“安乐窝”品茗去了。就在这一路回返的过程中,我却不停地琢磨着:你说刘胜家族(包括刘备),会不会也是一口保定话,各个视驴肉火烧为珍馐美味呢?
申哥旅行与我一道为中国文保公益助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tc/4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