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朵”家族来自西藏的艺术之乡“艾”地。百年来出现了不少在西藏艺术史上具有卓越贡献的画师,设计师。本文将讲述潮人画师乌钦·次仁久吴的故事。
(本文图文信息来源:卡朵艺术)
艾西藏的艺术之乡在西藏,有一个名叫“艾”的地方(今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曲松县贡康沙乡),是闻名全藏的艺术之乡。
艾(藏文???????????)系吐番王室后裔拉加里法王(亦称山南王)辖区内的一个部落,位于达波和雅砻之间的地区,主要是游牧区。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以艺术创作为生,传承有绘画、泥塑、金属工艺、堆绣、书法等多种传统艺术。
在绘画上,艾地继承的是勉唐派传统。(著名西藏艺术史研究学者大卫·杰克逊将勉塘画派和钦孜画派的出现视为是真正意义上的“西藏风格”的产生。据文献记载,勉塘画派创始人勉拉顿珠于15世纪30年代左右出生在洛扎门当地方。勉拉顿珠成家后与妻子不和,便离家出走四处流浪,途径羊卓雍措附近的达隆地方时,意外拾到了一个装有画笔的笔筒和一捆画谱,从此便立志投身绘画事业。他经多方拜师学艺,吸收众家之长,创立新的绘画流派。后世便以其家乡门当为名,称这一流派为门当画派,又音译为勉唐画派。)
早在16世纪,当地著名的绘画大师有艾巴·贡却潘德。他的得意弟子南卡扎西后来成为嘎玛嘎孜画派的创始人。
17世纪,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为了重建布达拉宫,从全藏召集最优秀的画师66人到拉萨,其中有大部分来自拉加里的艾地。
此后,第司?桑吉嘉措(~)主持扩建布达拉宫红宫,又有众多艾地画师参与了绘制壁画。红宫落成后,第司·桑吉嘉措从中挑选出25名优秀画师留居在拉萨,组成叫做“拉日巴吉度”的行会,成为由西藏地方政府的第一个官方画家组织。
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时期,其宫庭画院被称“索琼”(“索”意为,“琼”意为),院址设在大昭寺南侧一座名叫“西热”的院子里,在此供职的画师也主要来自艾地,承担西藏地方政府委派的壁画、唐卡的绘制任务,并将勉唐派绘画艺术代代相传至今,并形成一些独特的风格,故又被称为“宫庭画派”。
卡朵家族新潮别样的大胡子乌钦·次仁久吴卡朵家族——来自艾地的绘画世家
在众多的传承谱系中,来自艾地的“卡朵”家族最为声名显赫。“卡朵”的藏文意指颜色。百余年来,这个绘画世家曾出现过乌钦·次仁久吴(—)、仲多·格桑诺布(—)、丹巴饶旦教授(-)、旦增平措(-)等艺术家,为传承勉唐派绘画的精湛技艺做出了重要贡献。
乌钦·次仁久吴(年—年)
图为乌钦·次仁久吴的肖像由雍忠卓玛根据人们的口述描绘而绘制慈禧太后与唐卡
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经蒙古前往北京觐见慈禧太后,随行宫庭画师的乌钦·次仁久吴用唐卡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及沿途的重要事迹。尽管传说中那幅绘有慈禧太后的唐卡未能保存下来,但是在罗布林卡的一幅壁画却记录下了乌钦·次仁久吴以画记史的这一精彩情节。
图为十三世达赖喇嘛与乌钦·次仁久吴觐见慈禧太后以后,次仁久根据所见所闻以壁画的形式绘制的北京颐和园,目前保留在罗布林卡金色颇章内。潮人画师及其创新画风
留着络腮大胡子,头戴似斗笠而小的黑色纬帽,一袭锦缎长袍马褂,右手拇指上戴着一枚玉扳指,手持拐杖??这身打扮在当时的拉萨街头可谓相当之新潮,人们远远地就能认出是那位外号叫做大胡子的潮人画师——乌钦·次仁久吴(“久吴”,藏语意为大胡子)!清代宫庭的时尚不仅影响了他的着装,也反映在其艺术创作中。次仁久吴从北京返回拉萨时,随身携带了内地的笔墨纸砚、画稿等绘画工具和资料,并将工笔画中的牡丹花、荷花、杜鹃花等元素创造性地融入到唐卡背景中,还在绘制布达拉宫壁画时给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等人物也穿上了清代宫庭服装!
图为《自在大悲不动观音像》乌钦·次仁久吴绘制宫庭画院的大师——从艾地到拉萨
次仁久吴于出生于山南艾地的卡朵家族。他11岁时开始学习佛教经典,13岁起正式学习勉唐派绘画,18岁艺成,因技艺高超而受聘到当时的宫庭画院索琼,并很快获得“乌琼”职称,不到30岁时又获得了“乌钦”的最高职称。
原本乌钦·次仁久吴都是季节性地前往拉萨绘画,夏季去,冬季回。第十三世达赖喇嘛为了让乌钦·次仁久吴留在拉萨长年绘画,令其携家眷迁入拉萨。从此,卡朵家族便世代在拉萨定居。
图为卡朵家族旧址拉加里贡康桑卡多家
(索琼,当时画院的职称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乌钦、乌琼、内部乌琼、羌习。乌钦相当于教授,乌琼相当于副教授,内部乌琼相当于讲师,羌习相当于助教。)
一年只画一幅唐卡的隐修者
乌钦·次仁久吴膝下育有三儿俩女:长女与次仁久吴的一位弟子去了不丹;小女儿留在拉萨;长子是画师,入苏琼画院并获乌琼职称,可惜却在30岁时绘画建筑彩饰因油漆中毒而英年早逝;幼子格桑罗布,自幼习画,后来成为一位杰出的设计大师;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乌钦·次仁久吴的次子,是一位长年隐修的高僧。
人们不清楚这位神秘高僧的名字,但当时拉萨的信众都希望求得一幅“艾朵喇嘛却白促型”唐卡,意思是由艾地的《上师皈依境》唐卡。次仁久吴的这位儿子自幼在拉萨学习绘画,后入色拉寺出家,获得朵让巴格西学位,之后便回到家乡艾地,在一座“日追”(闭关房)中长年闭关修行。他一年只画一幅《上师皈依境》,唐卡被施主请走后,所得供养全部给卡朵家族,而卡朵家族则供养其日常生活必需的食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ly/7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