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15期(总第15期)
年8月15日
01
要闻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7月27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论坛在北京市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行。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20个国家驻华使馆的13位大使、2位代办及高级外交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副会长姜江和重庆、辽宁、四川、深圳、成都外办(友协)负责人,社科院拉美所、清华大学拉美中心和企业代表共余人出席活动。
(资料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访问日期年7月28日)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代表共话双方美好未来
28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认为,中国与东盟自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最大规模的贸易伙伴、最富内涵的合作伙伴和最具活力的战略伙伴。未来,双方将持续加强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环境、灾害管理等领域合作。
(资料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访问日期年7月28日)
习近平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10日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对他们积极到中国各地走访、深化对华了解表示赞赏,鼓励他们加强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习近平在信中说,你们都在中国学习、工作、生活,这次有机会到各地深入走访,加深了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我感到很高兴。
习近平指出,正如你们在来信中谈到的,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中华大地上建设富饶美丽的家园,创造多姿多彩的文化,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要幸福就要奋斗。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要想发展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
习近平表示,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奋斗历程,但我们的初心和梦想历久弥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为促进人类发展进步而不懈奋斗。我们欢迎更多国际青年来华交流,希望中外青年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是由中方智库机构发起的中外青年交流机制。近日,来自28个国家的36位项目外籍青年代表给习近平写信,祝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讲述了他们在中国各地走访的体会感悟,表示希望发挥桥梁作用,更好促进中外交流对话。
(资料来源:新华网,年8月11日)
02
专家智语
钱峰:中国“走出去”步伐只会越挫越勇
一方面,必须吃一堑长一智,不能让我海外人员的鲜血白流。未来可以从法律政策、领导机制、力量融合、情报获取、国际合作等入手,积极加强外交斡旋、军事行动、情报搜集、快速出警、舆情管控以及民政安置等涉及国家事权的六大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系统集成水平,并针对海外安全项目的不同性质和实际需求,制定重点保护、政策性保护、一般性保护、预警性保护等差异化方案和措施。与此同时,还应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做法,勇于探索与突破海外安保企业使用武力的局限和替代策略。海外企业也应将安全风险评估、安保方案制定以及与专业安保公司的服务承包作为在高危地区的标配。
另一方面,面对百年变局和战略需求,中国“走出去”的大方向不会逆转。当前,疫情极大冲击世界经济,全球化退潮加速,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分散、收缩与重构趋势。而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硬脱钩”风险增大。美国的政治经济胁迫以及“长臂管辖”使得中国外部发展环境趋于严峻。
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助于发挥我们制造业门类齐全的基础优势,抓住亚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引擎的机遇,强化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和“中国制造”的带动力,努力在国际关系、全球能源供给、全球化产业链和金融体系等方面构建更为广泛、遏制美国可能滑向极端的多层级“国际统一战线”。这种在更高水平推进改革开放、在更深层次融入新型全球化的战略布局,体现的是大国自信,任何在操作和执行层面将“注重国内循环”异化为“忽略国际循环”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
(资料来源:环球网,访问日期年7月26日)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绿”意盎然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是业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推动绿色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中国已向国际社会作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推进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是中国践行承诺、履行国际责任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几年,中国对外投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为推动绿色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根据商务部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5月,中国多个领域对外投资持续增长:流向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8%;流向信息传输业35.1亿美元,同比增长49.4%;流向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交通运输、居民服务等领域的投资也呈增长态势。
王是业进一步表示,目前部分欠发达国家开展节能减排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开发清洁能源的能力不足。中国企业在海外实施绿色项目将有助于提升相关国家绿色发展能力,助力其实现碳排放目标。
王是业谈到,更重要的是,当前绿色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绿色发展规则不断演进,国际合作机制、国际组织持续推动绿色规则升级。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制定绿色发展标准,并通过正式和非正式途径提高相关规则的约束性。“中国倡导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是顺应国际规则、提升企业海外合规能力建设的重要路径。”
(资料来源:《国际商报》,年7月27日)
03
文化交流
与时俱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实力
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和世界海洋文明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
本次成功申遗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系统涵盖了泉州海外贸易经济体系中的管理、生产、运输、交易、消费、服务等核心环节,覆盖了从港口经城市到腹地的地理和经济区域空间,全面展现了支撑宋元泉州世界海洋贸易中心职能运行的社会结构,以及世界性社群间的海洋文明交流。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年7月28日,第14版)
鲁迅著作《朝花夕拾》中葡双语版在巴西发行
当地时间28日中午,鲁迅著作《朝花夕拾》中葡文双语版在巴西举行线上首发仪式。本书由巴西州立坎皮纳斯大学出版社和该校孔子学院合作翻译出版,令葡语读者有机会欣赏到这部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坎皮纳斯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高沁翔在本书序言中写道:“优秀的文学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带给人们艺术的享受,也启迪人们的智慧。”高沁翔对记者表示,今年是鲁迅诞辰周年,《朝花夕拾》中葡双语版值此之际在巴西发行,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资料来源:新华网,年7月29日)
敦煌机场海关辟绿色通道助余件入境参展文物快速通关
8月5日上午,来自地中海沿岸和西亚两河流域8个国家的多件展品,在兰州海关所属敦煌机场海关工作人员的监管下拆封开箱,随着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古玻璃器皿逐一亮相,一幅丝绸之路文明画卷徐徐展开。
敦煌机场海关副关长孙成宇介绍说,这是敦煌研究院与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第二次合作布展,该批展览文物是由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夫妇生平收集的馆藏丝绸之路古代玻璃器文物,将串联起从公元前年到中世纪的漫长时光,在敦煌展现多姿多彩的西域文化与丝路魅力。
(资料来源:中新网甘肃,访问日期年8月5日)
04
教育合作
兰州交通大学获批新建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孔子学院
近日,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成立一周年活动暨新建孔子学院授权书颁发仪式在北京举行。仪式上基金会向7所新建孔子学院颁发了授权书,向16家捐赠单位颁授慈善捐赠铭牌。新建孔子学院中外合作机构代表、捐赠企业代表等上百人以线上线下形式共同参与了活动。
(资料来源:中新网甘肃,访问日期年7月28日)
深挖传统医学合作潜力打造“健康丝绸之路”
由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7月29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本届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共享”为主题,约位国内外嘉宾分别以线上线下形式参会,围绕传统医学抗疫经验、人类健康、公共卫生、传统医学产业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就加强上合组织框架内传统医学交流与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达成广泛共识。论坛期间还发布了《关于开展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合作的南昌倡议》。
(资料来源:光明网,访问日期年8月1日)
第二届乌干达中学汉语教学研讨会举行
第二届乌干达中学汉语教学研讨会7日在乌首都坎帕拉以线上方式举行,来自中国和乌干达的汉语教师汇聚一堂,分享在汉语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
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政务参赞陈会新在致辞中表示,举办研讨会有助于两国汉语教师分享汉语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技能。他希望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方教师与乌干达当地教师共同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汉语人才,推动乌干达汉语教学蓬勃发展。
乌干达国家课程开发中心主任格蕾丝·巴谷玛说,自乌干达将汉语列入初级中学教学大纲后,乌全国已有3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程。乌干达正在考虑将汉语纳入高级中学课程。
(资料来源:新华网,访问日期年8月8日)
05
人才培养
中泰联合举办“泰国中资企业紧缺人才中文培训班”及“中国品牌泰国行”活动
7月29日,由汉语桥俱乐部(曼谷站)携手泰国留学中国大学校友总会、泰国华文教师公会、泰国中国企业总商会、泰国金池工业园等联合举办的“泰国中资企业紧缺人才中文培训班”“中国品牌泰国行”启动仪式顺利举办,众多企业代表、教师、学员线上参与并共同见证。
(资料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访问日期年7月30日)
“汇聚海归英才共绘美好黔景”系列活动在贵阳启动
贵州“汇聚海归英才共绘美好黔景”系列活动30日在贵阳举行。
该活动旨在传递贵州对留学人才的重视,树立优秀归国留学人才榜样,为助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急需紧缺的海外人才“回流”贵州及留住“回流”人才搭建平台,助力贵州成为全国最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年7月30日)
中国—东盟高校携手共推东南亚语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进一步加强非通用语种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术交流,广西外国语学院2日举办年东南亚语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际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服务“一带一路”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
来自北京大学、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云南民族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以及泰国曼谷北部大学、越南河内大学等30多所国内外高校的8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访问日期年8月3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制作
审核:王宇航
编辑:周新杰
校对:李芯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ls/8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