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坎帕拉  >> 坎帕拉饮食 >> 正文 >> 正文

消逝的维多利亚湖

来源:坎帕拉 时间:2020/11/2
白癜风病因都有什么 http://m.39.net/pf/a_4590398.html

单一鱼种的繁殖和过度捕捞让维多利亚湖的生态逐步走向毁灭。

一夜暴风雨过后,维多利亚湖恢复了平静。窄小而破旧的渔船停泊在岸边,吸引了一群白鹭前来觅食。它们拍打着翅膀,寻找那些被遗落在船上的鱼。渔民们刚刚捕获的鱼被当地妇女买下,晾干之后出售。

消逝的维多利亚湖

文/邱宇摄影/FredericNoy

发于《中国慈善家》年第5期

维多利亚湖畔,一架巨大笨重的欧洲货机呼啸而过,降落在坦桑尼亚破旧的机场上。

飞机上装载的是一箱箱枪支弹药,以及上等的尼罗河鲈鱼的鱼片。枪支将运往非洲战乱地区——那里的人们饿着肚子,但仍然会扛起枪来打仗;鲈鱼鱼片则被送上欧洲人的餐桌。每天,这样的武器与鱼的交易都在繁忙而有序地进行着。

尼罗河鲈鱼眼珠黑亮、生性凶猛,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体长可达2米,重逾公斤。19世纪50年代,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当时坦桑尼亚的宗主国英国把尼罗河鲈鱼引入了维多利亚湖。

几名搬运工从坦桑尼亚渔民的船上卸下满箱的鱼。为了降低捕鱼成本,这名渔民在湖上连续漂泊了几天几夜。由于鱼的大小和重量不符合规定,他不敢在坦桑尼亚的鱼市上销售,而是选择去乌干达售卖。

维多利亚湖连接着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肯尼亚三个非洲国家,总面积近7万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约万~万人依赖其水源生活。在这里,曾经游弋着数百种鱼类,那是亿万年自然选择的结果。

然而,随着尼罗河鲈鱼在湖中迅速繁衍,疯狂吞噬本土鱼类,至少有两百种鱼由此灭绝。于是,渔民们给这一种新的庞然大物取了一个名字——猎杀者。

一鱼独大之后,尼罗河鲈鱼大量出口,让渔业迅速成为当地的经济命脉。但如同许多非洲贫困地区的故事一样,钞票并没有带来和平稳定,反而滋生了混乱,毒品、卖淫等社会问题开始蔓延。

奥地利导演贝尔·苏佩在这里拍下了纪录片《达尔文的噩梦》,呈现了这样的场景:蓬勃发展的跨国渔业和武器贸易,在维多利亚湖边形成了一个荒唐的全球化联盟,这个联盟囊括了在这里讨生活和发财的形形色色的人,有渔民、流浪儿童、世界银行职员、非洲国家的部长、欧洲特派专家、坦桑尼亚妓女和俄罗斯飞行员等等。

在维多利亚湖湿地的垃圾场,当地人正在清洗从垃圾中翻捡来的塑料袋,将其卖给回收商。蓝色袋子中的染料与沼泽水混合,最终将进入湖泊。湿地本应是起到净化雨水并将干净的水排入湖泊的作用。但是,人们在湿地定居破坏了湿地的环境和功能,从而加重了湖泊的污染。

从年9月开始,法国摄影师弗雷德里克·诺伊(FredericNoy)开始了他题为《正在消逝的维多利亚湖》的拍摄。诺伊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生活了7年,一直住在维多利亚湖边。“《达尔文的噩梦》的导演只在一个地方停留过,他选取的素材并不准确,或者说存在偏见。而我去过湖边35个地区。这一次拍摄,我花了9个月的时间。”诺伊告诉《中国慈善家》。

诺伊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ys/5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