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坎帕拉  >> 坎帕拉特产 >> 正文 >> 正文

行走虹口从提篮桥到北外滩,看历史看建

来源:坎帕拉 时间:2020/10/20

行走虹口提篮桥至北外滩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标志性的区域或地点,有个专有名词称为“地标”。比如说起上海大家会提到外滩、东方明珠、城隍庙以及迪士尼等。而城市里的每个“区”也有属于它们的“地标”,比如虹口的四川北路、和乍浦路,还有鲁迅公园和提篮桥。不过说到提篮桥却伴随着不太好的印象,因为提篮桥监狱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

正如同新城代谢一样,城市也在不断更新。有些地标逐渐成为老过去式,比如现在被许多人遗忘的老上海地名”八仙桥“一样。随着近年来虹口滨江带确定了以新地标”北外滩“为核心的全新规划,发展力度很强很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年1月20日,市政府同意撤销虹口区提篮桥街道、调整四川北路街道管辖范围,同时北外滩街道应运而生。显然这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我们应该更加理性的看待它。而如何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保留历史风貌和城区旧里改造成为了我们目前关心的话题。

城市行走

看历史看建筑看更新

年5月16日,ShangHigh开始从行走虹口提篮桥到北外滩的城市行走活动,看历史看建筑看城市更新!我们认为了解一座城市一方水土的先从地理环境开始、其次就是人文历史了。所以“地图”是行走过程中很重要的工具,它反映了几百年间地貌的不同变化,能让我们有依据线索了解到更早之前的样子。从起为了环保,我们的资料从纸质版升级到了surfac平板电脑,如果觉得优秀可以在文末打个赏。另外这期的回顾将按照历史的先后顺序进行,和行程顺序很不一样。

下海浦

提篮桥

说起来提篮桥和北外滩都和水域有关而且很有渊源,北外滩自然是黄浦江,而提篮桥顾名思义有桥就有河。而在百余年前吴淞江南岸有两条支流,一条叫下海浦,一条叫上海浦。如今的下海浦于清同治年间被填没,在今提篮桥附近留有一座下海庙,而上海浦就是今天黄浦江的前身。下面地图选区的是周振鹤老师编撰的《上海历史地图集》,聪明的朋友会发现问题,从南宋时期的上海水域图里可以看到古代吴淞江和今天苏州河的位置不太一样。其中红圈的位置是我们标注的下海浦,而下面一条是上海浦。至于为何上下颠倒呢?大家可以文末留言回答。

下海庙,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昆明路73号。曾称夏海庙、义王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年)。当时夏海义王庙地处下海浦,长江船只入海处,现正对庙门的马路就叫海门路,居民船民进庙烧香,常常提篮而过桥,故名提篮桥。因庙宇近海,沿海百姓崇拜护海神妈祖,因此也以天妃娘娘及其它地方神一起奉神祀在庙中。嘉庆年间(~年)荒坍无主,尼心意到此,主持法务,改为尼庵。后庙屋毁于八一三日军炮火,民国30年桂生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停止宗教活动。年修缮,翌年1月31日正式开放。——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老上海·远东第一监狱

提篮桥监狱总是伴随着一些不太好的印象,总之就是挺晦气的。这种印象继而影响了了提篮桥这个名字,现在看来实在是大大的误会。提篮桥监狱最初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监狱”。由租界工部局始建于年,启用于年5月,后经陆续扩建改建,直到年才形成如今规模。在当时因其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所以被誉为“远东第一监狱”!我找到了一些当时监狱内的资料,其中有室内和室外刑场,除了枪决之外还有绞刑。现在完全难以想象当年住在监狱周围的居民是否会时常听到处决的枪声以及酷刑之下的呻吟。

提篮桥监狱平面图,来自老上海百业指南

摄影:Y。

在监狱北面的昆明路上海还有个叫做“新岸礼堂”的地方有点神秘,据说以前是室外行刑的地方,在年的时候改成了现在的礼堂。之前我去提篮桥买葱油饼的时候看到有人从这边去探监的,网上也有说这里会有服刑人员的文艺表演,具体情况有待考证。另外在提篮桥监狱正门的东侧还有一栋年竣工的8医院,医院由上海成泰营造厂承建,现在为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监狱东面保定路右侧的是警察公寓。

长阳路号,今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保定路号,今医院

雷士德工学院

回到我们次行的集合点,12号国际客运中心站1号口。选择这里出发的有部分原因是想带大家了解一下东长治路号的雷士德工学院。这所学校和一个名叫亨利·雷士德的英国人有关。关于此人的故事可以看这篇“上海人”雷士德的故事。这位建筑师、地产商和慈善家在开埠后的上海取得了巨大的财富,根据他的遗嘱,年逝世捐出全部遗产发展上海教育、医疗慈善事业,遗产由以他姓名命名的亨利·雷士德基金会托管,医院(原址现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雷士德工学院及附属中学(医院)、医院大楼(、上海聋哑学校等。

雷士德工学院年,是位于上海的一所土木工程类私立大学,用雷士德基金会部分基金建造,并以亨利·雷士德的名字命名。年,校舍被日本海军占用,学校正式停办。抗战争结束后原址为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上海海事大学前身)所用,后又更名为上海航务学院。航务学院搬迁后,年1月,医院,年2月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目前这栋楼已经空置,至于未来具体做什么尚未得知,也许会纳入北外滩的历史建筑更新计划,期待焕发它的第二春。

摄影:Y。

高阳路

历史保护建筑群

打开电子地图搜索高阳路,你会找到一个“历史保护建筑群”的名字。这条路上的老建筑大多造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虽然没有找到关于建筑更多的故事,但风格造型上的确很有它的特色。在周围已经动迁和破土建造新楼的虹口地区,高阳路上的这些建筑应该会被部分的保留下来。

百年学校

澄衷蒙学堂

清光绪二十五年(年),早期来到上海创业致富的企业家、实业家、资本家叶澄衷以他“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的赤诚之心和睿智眼光,出资创办了这所学校,这是境内最早由国人开办的新式学堂。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任校长,胡适也在这所学校就读过。年确定为虹口区重点中学。年至年间曾名为第五十八中学,现名为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现在在唐山路上还能看到保留下来的一个老校门。

提篮桥

犹太人的诺亚方舟

—年,上海接纳了为逃离纳粹的屠杀和迫害而从欧洲来沪的犹太难民,为他们撑起了一艘“诺亚方舟”。在虹口提篮桥地区的“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中,曾生活着近两万名犹太难民,他们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共渡难关。至于这里为何会成为犹太人的聚集地,可能和建于年,位于长阳路62号的摩西会堂有关。二战期间这里是在沪犹太难民们经常聚会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年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tc/5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