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坎帕拉  >> 坎帕拉特产 >> 正文 >> 正文

印度守军仅损失人,莫卧儿帝

来源:坎帕拉 时间:2020/10/12

17世纪中叶的阿富汗城市坎大哈是印度莫卧儿帝国重兵布防的要塞,它有着坚固的城墙和堡垒,驻扎着名装备精良的士兵,贮藏的军粮和弹药更是足够支撑2年之久。然而,波斯人仅用57天的围攻便令这座军事重镇轰然陷落,而其中的守军居然只损失了余人。波斯人为何要进攻坎大哈?印度人又为何如此迅速的失去了这座要塞呢?

坎大哈牵起的恩怨情仇

坎大哈在公元前年由亚历山大大帝建成,是现今阿富汗国内仅次于喀布尔的全国第二大城市。

它位于阿富汗的南部,西部城郊一直到伊朗的伊斯法罕都是平坦地形。这样的地势对携带火炮等重型装备的部队、运输大批货物的商队来说都是非常适合的。因此,它成为了大规模陆军从波斯或中亚地区入侵印度的必经之地,也成为了古代印度与波斯之间的商路要津。

坎大哈在阿富汗的位置图

如此重要的城市,波斯人和印度人无不垂涎三尺。从16世纪开始,坎大哈便在波斯萨菲王朝和印度莫卧儿帝国之间反复易手。印度人津津乐道的阿克巴大帝和伊朗人津津乐道的阿巴斯大帝(名字好接近)先后以武力夺取了此地。

年,波斯人在坎大哈的统治已长达15年。当地总督阿里·马丹汗发现自己被昏庸的沙赫(波斯君主的称号)萨菲"惦记"上了,对自己未来的命运感到惴惴不安。

莫卧儿帝国皇帝沙贾汗敏锐地发现了波斯人内部的不合,立刻乘虚而入,派出喀布尔总督与对方暗中接触。"第三者"的插足给了阿里·马丹汗一条出路,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的性命,这位波斯总督向沙贾汗献城归降。沙贾汗派喀布尔总督直接派发给他十万卢比的大红包,并把他一家接到首都阿格拉委以高官。从此,阿里·马丹汗成为了沙贾汗身边的重臣。

波斯萨非王朝的疆域及主要城市图

不费一兵一卒,沙贾汗喜获坎大哈。印度人无不欢欣鼓舞,而波斯人则气急败坏、耿耿于怀。国君萨菲的昏庸无能令他们在与奥斯曼土耳其的交锋中连连失利、国势渐衰,但波斯人心里仍然没有忘记坎大哈,没有忘记向印度人复仇。

后浪的搏击

到了年,萨菲的继任者,10岁的阿巴斯二世登基为帝。顶着与曾祖父阿巴斯大帝相同的名字,这位"后浪"帝王自然想要像他一样建立一番丰功伟业。对他而言,夺回曾祖父曾经夺占、又被父亲丢掉的阿富汗重镇坎大哈,就是建功立业、恢复帝国荣耀的绝好目标。

年8月,16岁的阿巴斯二世决定用夺取坎大哈的功绩来庆祝自己的成人礼。

在这位少年天子的亲自主持下,波斯帝国的战争机器隆隆地开动起来。火枪兵、骑兵、炮兵们汇聚到呼罗珊,随之而来的还有大批的粮食、弹药等物资。此外,阿巴斯二世还下令封锁波斯到坎大哈的道路,严控消息的传播,意欲在印度人毫无提防的情况下发起突袭。

虎头蛇尾的反制

理想很丰满,奈何现实太骨感。波斯人兵马刚动,秘密就被曝光了。阿巴斯二世厉兵秣马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莫卧儿皇帝沙贾汗的耳朵里。更过分的是,沙贾汗还得知了波斯人的作战计划:趁阿富汗冬季的大雪阻隔印度人的援军时,以迅猛的攻击夺下孤立的坎大哈。

收到情报后,了解坎大哈重要性的沙贾汗高度重视,决定来个"天子守国门",带领皇室和王公大臣们从德里迁到喀布尔,直面波斯人的威胁。

然而,主动作为的皇帝高估了臣民们的思想觉悟和爱国情操。这些养尊处优的印度人很不乐意离开自己的安乐窝,在寒冷的冬季去更为寒冷的阿富汗吃苦受罪。于是,在前往阿富汗的道路上,沙贾汗心里着急,麾下的一部分行省军队的指挥官们却毫无干劲、拖拖拉拉。受此影响,得不到充分支持的沙贾汗也渐渐变得不那么坚定了。

冬季的阿富汗确实不是行军的坦途

有一天,他的宫廷近卫终于找到了机会,代表朝臣发话了。

"陛下,微臣以为,或许我们无需如此急迫,因为波斯人几乎不可能在阿富汗的冬天打仗。简单来说,波斯人不敢打仗,有五个原因。"

"哦?是哪五个原因啊?"

"第一,阿富汗的冬天降雪极多,道路难行,对我们派遣援军不利,对波斯人运输给养也同样不利,一旦他们粮草不济,必然无法坚持作战。"

"第二,阿富汗的冬天极为寒冷,波斯人也是人,一样会怕冷、怕冻。天寒地冻的时候,他们的战斗力必定会大打折扣,想要攻城更是痴人说梦。"

拿破仑皇帝:我也没扛住冬天的威力

"第三,陛下您在坎大哈及其附属城堡的防御建设方面投入了巨资,城内粮食、军械堆积如山,即便对方大军来犯,也必能坚守很久,波斯人哪能啃动这块硬骨头?"

"第四,波斯沙赫阿巴斯二世就是个乳臭未干、爱好幻想的小娃娃。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行军打仗,他比起陛下都太嫩了,绝非您的敌手。"

"第五,自阿巴斯大帝驾崩之后,波斯的皇室子弟大都贪图享乐、顽劣不堪。就拿阿巴斯二世的父亲萨菲来说,他是个半文盲,昏庸无能、不理朝政,长年沉迷于饮酒和吸食鸦片。这样的人能培养出什么好儿子来吗?据说,阿巴斯二世也像他父亲一样嗜酒如命,这样的君王能有多少决心和意志力在寒冬中打仗呢?"

酗酒对精神意志的伤害极为巨大

"有这五个原因在,波斯人必然不敢轻举妄动。陛下不如安居德里,高卧加餐,待到春来再一举破敌!"

听完身边印度版军师"知己知彼"的一番分析,沙贾汗不禁连连点头:"其实我也不想大冬天的跑去喀布尔受旅途之苦啊!爱卿所言极是,咱们明年春来再动身吧。"

随后,喀布尔总督收到了皇帝及大军返程、不再前来支援的消息。他深知坎大哈对于阿富汗、对于帝国的重要性,无奈之下只好自掏腰包,派了名士兵携带5万卢比的军费进驻坎大哈,加强防守。

战役打响

莫卧儿帝国的支援行动虎头蛇尾,而波斯人的进攻并没有半途而废。为了自己的成人礼,阿巴斯二世毅然改掉了自己酗酒的毛病,率领大军顶着凛冬的寒风,克服了行军艰难、补给困难等不利条件,于年12月16日打响了坎大哈攻城战。

坎大哈的守将是莫卧儿老将道拉特汗。这位年届六旬的老将在外无援军的情况下,派遣部队进驻了道拉塔巴德防御要塞,却未能守住要塞外的高地上的两座护卫塔。波斯人嗅觉敏锐,迅速占据了高地,又将要塞和坎大哈市场区先后占领,取得了较为安全的城外立足点。

时间进入年1月,波斯人拉来了3门大炮将印度人修建的栅栏和掩体尽数摧毁,掩护着部队一路挖着战壕推进到护城河边。波斯大军搭建浮桥迅速通过护城河攻到城下,并建立了临时据点作为落脚点。

大炮是波斯人攻城拔寨的利器

道拉特汗见敌人竟然如此轻易地便突破到了城墙之下,急令守军发起反攻,力求夺取他们的临时据点。关键时刻,16岁的阿巴斯二世冒着枪林弹雨亲临前线鼓舞士气。波斯将士一看皇帝都冲上来拼命了,无不勇气倍增,击退了印度人的屡次反扑,将围攻战坚持了下去。

弃城请降

到了年2月,经过一个月的坚守,就在战斗进入相持阶段的时候,坎大哈的守军在心态上渐渐发生了变化。冬日的战斗令他们叫苦不迭,援军的杳无音讯更令他们的心中滋生出了恐慌,渐渐变得胆怯畏战、终日不安。

就在这个关键节点上,两名受雇于莫卧儿帝国的鞑靼酋长及其部众动摇了。他们作为外籍雇佣兵,并没有多少忠君爱国的荣誉感和忠诚心,一切行动都只是为了赚取金钱和保全性命。眼见己方前途渺茫,他们立刻便开始了自救行动。

雇佣兵的忠诚远不及保命来得重要

首先,他们摆出一副绝望的姿态,为其他守军们科普阿富汗冬天的恐怖,使他们逐渐确信来自印度的援军在春天到来之前注定缺席。

而后,他们又竭力夸大波斯军队的可怕,渲染己方必败的悲观气氛,使守军的士气更加低落。

最后,他们适时地为守军提供了建议:在孤立无援、注定失败的战斗中投降并不可耻,更是保全性命和财产的唯一出路。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越来越多的守军选择了叛变,而守军主将道拉特汗对这一状况束手无策。后来,叛军甚至公然抗命,引来了一名波斯使者与一名试图劝说守军交出要塞的莫卧儿军官。随着波斯使者将阿巴斯二世善待降人的信函当众读完,守军们丧失了最后的斗志。道拉特汗无奈地与波斯人约定停战5天,获得了对方的同意。

年2月11日,随着停战期的结束,坎大哈守军在获得波斯国王保证安全的承诺后缴械投降了。他们放弃了这座城市,狼狈不堪地逃回了印度。

战后盘点

阿巴斯二世赢得了满意的成人礼,而莫卧儿帝国则失去了一大重镇,粮食和弹药更是白白便宜了波斯人。更糟糕的是,这场战役极大地打击了莫卧儿帝国的威望。坎大哈遭受了57天的围攻,期间却没有印度本土的一兵一卒赶来支援。在城池陷落之后足足过了3个月,印度人的援兵方才姗姗来迟!

那么,坎大哈如此迅速、狼狈地陷落,印度人的问题主要出在哪儿呢?

1.奢靡享乐导致的意志薄弱

沙贾汗及帝国的王公大臣们在印度过着奢靡无度的享乐生活,这不仅消磨了他们的雄心壮志,更使先辈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意志品质在他们身上荡然无存。

昔日驰骋中亚、阿富汗苦寒地带的强者,此时竟然无法耐受冬季行军的困难,他们与清朝中后期腐朽不堪的八旗子弟又有什么分别呢?在他们的迁延之下,坎大哈只能孤城抗敌,军心士气势必受到影响。

2.以己度人,过分低估敌人

莫卧儿帝国的情报工作做得相当不错,将波斯一方的作战计划乃至阿巴斯二世酗酒无度的个人特点都摸得一清二楚。

然而,情报详细真实只是基础,关键在于如何进行分析和决策。

在这个环节中,沙贾汗及其大臣们明显出现了以己度人、过分低估敌人的问题:贪图享乐、意志薄弱的印度人做不到的事情,波斯人未必做不到;为了国家的荣耀和个人的威望,君主也未必不能痛改前非、励精图治。

奥斯曼帝国也是善用火炮的强国

更何况,波斯长期与奥斯曼土耳其、葡萄牙等掌握当时世界第一流军事科技的国家鏖战,经历了阿巴斯大帝的军事改革,其火枪、火炮等武器装备以及相关的军事技术都比印度人更先进,攻城经验非常丰富,根本不会怯于攻打兵精粮足的城堡。

3.识人不明,用人不当

坎大哈不缺士兵,更不缺粮食、弹药,但在最关键的一军主帅上,沙贾汗犯了识人不明、用人不当的错误。此战中,守将道拉特汗虽然曾有勇敢、忠诚之名,但那都是过去了。在面对波斯人的进攻时,他已经年近60,不仅精力不济,头脑和意志也都随着身体的衰老而退化了。

他既没有守住战略要地的眼光,也没有拼死一搏的勇气。最关键的是,他无力统率手下民族混杂的部队,失去了对部将的控制。在士兵士气逐渐低迷、鞑靼部队煽动兵变之后,他没能像常见的名将那样亲自鼓舞士气、铁腕镇压兵变,而是彻底成为了毫无作用的"透明人"。

黄忠:这样的货色也能跟我并列为老将?

史家认为,如果坎大哈能再坚持一个月,就能迫使敌人在补给困难的情况下放弃围攻,然而由于主帅的昏庸无能,偌大的城市只坚持了区区57天,名士兵在仅仅损失人之后便放弃了抵抗。

后话

莫卧儿帝国看似强大,却在坎大哈之战中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现出了颓势。战后的几年之中,不甘心失败的莫卧儿帝国为了收复坎大哈而数度发动进攻,却被波斯人一一挫败。自此,印度人再也无力染指这座阿富汗名城。

参考资料:

《皇位之争:奥朗则布和他的时代I》,贾杜纳斯·萨卡尔著,孙力舟、李珂译

《莫卧儿帝国》,爱德华兹著,尚劝余译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的话请点“在看”哦??????

读史思悟

为我一挥手,如加万桶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tc/5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