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坎帕拉  >> 坎帕拉旅游 >> 正文 >> 正文

尼泊尔众神之眼的国度17静水流

来源:坎帕拉 时间:2021/6/24

巴德岗版的《拾穗者》

巴德岗的色彩

原文时间:.12.12

经过一番的走街串巷,我们终于来到了巴德岗第三大的广场帕丘塔广场。据说这个广场曾经是巴德岗最古老的广场,后因皇宫重心的迁移而日渐式微,如今呈现出的已是一派老旧衰败的景象。但广场周边的各类神庙立柱雕塑依旧保存完好,豹眼圆睁的大力士雕像栩栩如生。神庙的屋檐下,坐着一个穿红戴绿的老妪,她的身后有一头壮硕的母山羊,黑白相间的毛色非常显眼。母山羊的肚下还护卫着两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羊羔,领着它们自在懒散的在檐廊里来回溜达,心满意足的吃着老妪手上的饲料。小羊粉嫩的眼眶,耷拉着的柔顺的耳朵,以及贴在身上一缕一缕的洁白的绒毛,就像一个小雪球一样看着让人恨不能揽在怀里。

广场边有一处庭院,半开的门虚掩着,门口有一对精致的鎏金镀彩的神犬。透过门洞可以隐约看见院子里坐落着一座木制的千手佛像,神态安详,它前面的一株龟背竹亭亭玉立,葱翠欲滴。这个小院落现在被木雕技师们占据着,他们就这样随意的坐在檐廊的地上,靠着廊柱专心致志的创作着,丝毫不被进进出出的人们所打扰分心。

帕丘塔广场至今还没有完全没落的原因,应该很大程度和它毗邻着著名的孔雀窗有关。一直都说巴德岗的木雕非常著名,而孔雀窗则更是这重中之重的典范,木雕皇冠上的宝石,虽然我也是前一晚听说小伙伴们买了孔雀窗时才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并被扫盲,但除了像我这样粗心的人不加留心之外,孔雀窗的名字还算是声名远播的,各处摊铺上随处可见的孔雀造型的木雕就是一大佐证。虽然它们造型各异,变幻良多,但所有的同宗同源都是出自这帕丘塔广场的孔雀窗。

第一次听见孔雀窗,就觉得是一个很浪漫很美丽的名字。带着孔雀窗的真身究竟长什么样的疑问,一到帕丘塔广场,我就瞪大眼睛抬头到处寻找,每一座宫殿和庙宇墙壁上的窗户都仔细巡视,生怕我这超级大近视又一次过而不见,但却没有看见一处和孔雀有关的窗户,倒是看见一处宫殿状的建筑上的某个窗格间探出一个像是扎的稻草人一样的秃脑袋木雕,据说那是一个马拉王朝的国王塑像。最后倒是满大街的标识着peacockwindow字样的路牌指引着我们找到了它。

原来孔雀窗在一处名不见经传的逼仄小巷里,应该是属于宫殿外墙建筑的一个甬道。一扇黑漆木制窗户就这样从一面灰色实心墙上抻出来,它更是属于建筑外壁上的窗形装饰雕刻,而不是功能性的窗户,像我想象中那样镂空的可以穿堂而望。孔雀窗雕刻工艺果然精美,就连孔雀的五官和羽毛这些细节都处理的刀刀到位,神态毕现,周围繁复的装饰纹路更不必说。如今,孔雀窗的正下方和正对面已然被开辟成了旅游纪念品商店,挂着大大的横幅,上写lonelyplanet推荐,里面卖的都是各种大小不一,做工粗细不同的孔雀窗的仿制复刻品以及变体,还有很多其他的木雕,价位也是丰俭由人。店主非常自豪的跟我们展示他去中国参加工艺品博览会的照片,我挑了一个算他家做工第二精细的中号孔雀窗,从美金砍到了美金,看的出店家每日的生意亦随着游客的络绎不绝而水涨船高。

从孔雀窗沿路返回,至某个路口后又岔去了陶巴迪广场。这是巴德岗的第二大广场,因广场上尼亚塔波拉神庙而蜚声四海。这座印度教寺庙分为五层,共高30米,建筑风格很像日本的寺庙,曾一度是尼泊尔境内最高的建筑,迄今已有多年内的历史,木制宽檐上荒草茂盛。比较有意思的是它的红砖台基,每一层都塑有高大的石像,从下至上分别是大力士、大象、狮子、神鹰和吉祥天女,据说每上一层的神像法力就会扩大十倍。

从陶巴迪广场向南,没多久就到了另一个著名的广场-陶器广场。只是和之前的几个气派宏伟的皇家广场不同,这里更像是代表了草根文化的贫民窟。说是广场,只是一片空旷的四方场地,两个角落有两座不大的神庙,在岁月的侵蚀下变得斑驳陆离。

周边都是一圈低矮的棚屋,杂物和垃圾四下皆是,地上铺着稻草席和帷幔,上面摆满了各种粗陶制作的瓶瓶罐罐,男人们在拉坯,女人们在擦拭陶器和捡拾成品,完全就是一个露天的制陶大工厂,宗族老少全家上阵,小点的孩子在一旁自顾自的玩耍,大一点的则已经帮家里跑腿干活了,就连干瘪矮小瘦得皮包骨头的老妪也席地而坐仔细的给陶罐做着装饰,苍苍白发在风里飘舞。中年妇女显然是实际的组织者,她们站在场地中央,一手扶握着盛满陶器的竹匾,一手叉腰指点着全家忙里忙外,那一刻,她们俨然是统治世界的王者。大家分工有序,秩序井然,显然干的热火朝天,只有鸽子不明就里的依然飞飞停停,闲庭信步的游离于这场盛宴之外。

在巴德岗,我已然能够完全摆脱地图的束缚,完全靠方向感的直觉认路而不怕迷路了。我享受这样的旅程,不用循规蹈矩的沿着既定路线刻板前行,你经过某个神秘未知的巷口,不如进去一探究竟,也许邂逅一处没有人迹的清静神庙,也许仰头捕捉到一个楼上倚窗而望的女人对你这个闯入的不速之客的好奇眼神,或者跟随着一个妙龄女人婀娜的背影在色彩斑斓的街巷里穿梭,它们终将把你带向那些个人潮汹涌的广场上去。而在此之前,你可以充分享受着这静谧而不被打搅的与巴德岗的小巷独自谈着恋爱的零星时光。

你在这些不知名的小巷里徜徉的越久,就会越迷恋这座城市。漫步在这个被古老气息和艺术氛围包裹的城市,走走停停,抬头撞见民居上那些中世纪的木雕窗棂,或是踩过精雕细刻的石阶柱础,经常会觉察到一种显而易见的厚重历史感迫面而来,仿佛掉进了时光的河流,缓缓而行。

这个城市的气质就像在其中随处可见的那些拄拐而行老态龙钟的老妪,虽然被沉重的历史感压的步履蹒跚,但却仍目视脚下,兀自缓慢的坚定前行,那沧桑的背影里写满了从中世纪流传下来的由无数阅历打磨出的故事,历经繁盛而沉淀下来的淡定和从容,以及丝丝被岁月雕琢的智慧之光,这都是时间所馈赠的最好礼物。

英国人鲍威尔对这座朝圣之城的评价是:“就算整个尼泊尔都不在了,只要还有巴德岗,就值得你飞越半个地球来看它。”我心亦然。

杜巴小广场全景

在巴德岗的庙宇、民居、屋舍,这种精致的细节随处可见

精美的寺庙屋顶

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妪

著名的孔雀窗附近的塔丘帕广场

塔丘帕广场也被称之为达塔特拉亚广场,呈矩形,由四周包围起来的中古世纪寺庙和房屋组成。塔丘帕广场是组成整个中世纪巴德岗古城三个广场中最后的一座,也是巴德岗最早的中央广场。早在16世纪,巴德岗皇宫就坐落在这里,是巴德岗最古老的地方。

银器店

庙宇门廊里一个牧羊的妇女,她有一头母山羊,山羊刚生完两只小羊

羊咩咩

哈奴曼的地柱石雕

好像是一个什么国王的塑像

孔雀窗的小巷周边都是卖木雕的

大名鼎鼎的孔雀窗就在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巷深处

一只鸡和一个女人的故事

孔雀窗

小巷极窄,宽不过一两米

木雕师傅

路边很随意的一个庭院里的神像

老人在街心的一个水塘处洗红

拜拉弗纳特庙是由布帕延德拉·马拉国王于17世纪初修建的,这座印度教寺庙原为单层屋顶建筑,年在布帕亭德拉.马拉国王的改造下,变成了二层屋顶建筑,年大地震将其完成摧毁,现在的这座三层屋顶的建筑是用原建筑中抢救下来的木头和石料搭配其它建材兴建的。蒂尔摩赫戴纳拉扬神庙起用于年,供奉的是毗湿奴的人身纳拉扬。这两座寺庙都是印度教徒朝圣的重要地方和巴德岗古城最古老的寺庙场所之一。

尼亚塔波拉庙(NyatapolaTemple)建于年,是由布帕延德拉·马拉(BhupatindraMalla)国王修造的印度教寺庙。“Nyata”在尼泊尔语中是“五层”的意思,所以尼亚塔波拉庙又称五层塔。塔高30米,基座是五级红砖台基,寺庙正面台阶内侧自下而上依次排列着高大的石雕,一层是半蹲的大力士加亚马拉(Jayamel)和帕塔马拉(Phattu),二层是穿着盔甲的大象,三层是狮子,四层是神鹰,五层则是吉祥天女希提拉克希米女神。据说每上一层,神力增强10倍。五层塔身每层都有四方形塔檐向外延伸,檐下柱头上刻有庙内供奉的主神吉祥天女的个不同形象的彩色木雕。

关于尼亚塔波拉神庙的建造,据说也有一段故事可言。布帕延德拉·马拉国王曾塑造了湿婆神像并为之建庙(即:拜拉弗纳特庙),但湿婆神的样子十分恐怖,为了改变其形象。国王采纳了几位学问高者的建议:如果能把“密宗”(印传佛教中后期的一种修为思想派系)的女神奉为神明并确定其神位,就能使湿婆神变得温和安详。于是,布帕延德拉·马拉国王于年亲手奠基修建了这座尼亚塔波拉塔庙,并在庙中建立了“密宗”女神的神位。从此,湿婆神就温和安详了。

拜拉弗纳特庙面西的一侧,装饰繁琐复杂

陶巴迪广场边卖木制面具的店铺

杜巴广场的东侧的陶马迪广场是巴德岗的第二大广场,15世纪以后才开始繁荣。广场的正北面是尼泊尔最高的寺庙尼亚塔波拉庙(NyatapolaTemple),东侧是拜拉弗纳特庙(BhairabnatTemple),它的南侧紧挨着的是蒂尔摩赫戴纳拉扬神庙(TilMahadevNarayanTemple),西南角则是著名的尼亚塔波拉咖啡馆(CafeNyatapola)。广场面积--0平方米,是17世纪布帕延德拉·马拉王朝巅峰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杰作。

拜拉弗纳特庙(BhairabnathTemple)(左)和蒂尔摩赫戴纳拉扬神庙(TilMahadevNarayanTemple)(右)

从杜巴广场通向陶巴迪广场的一条小巷,两边都是商铺

位于帕苏帕提庙西南角的卡姆戴维庙(KamDevalTemple),是一座南印度风格的白色锡卡拉式建筑。

从ShivaGuestHouse窥探杜巴广场

最顶层的客栈房间可以打量整个杜巴广场

拜拉弗纳特庙(BhairabnathTemple)(左)和蒂尔摩赫戴纳拉扬神庙(TilMahadevNarayanTemple)(右)

一处已在拆毁的民居

从陶马迪广场西南角的街道沿右手方向南行不远就是陶器广场。陶器广场中央是一个广场,西南角上有两座寺庙,双层屋顶的象神庙(JethGaneshTemple)兴建于年,另一座是由红砖建造的毗湿奴神庙(VishnuTemple)。广场周围有尼瓦尔族制陶人家正忙于工作,男人揉陶泥、捏陶坯,女人则负责修饰或铺晒,广场空地上铺满了草席,刚刚烧制好的陶器被一排排地拿出来铺晒,形成此广场的一道独特风景。

这个瘦骨嶙峋,干瘪羸弱的老人让人看着心疼

陶器广场上玩耍的孩童

拉坯的男人

因为达善节而拉起的红布

小巷深处有人家

寻常街市

皇宫金门上的四头十臂的马拉王室女神雕像

皇宫内的洗浴池

从皇宫内看背面的的法希戴噶寺庙(FasidegaTemple)

不让非印度教徒进入参观的皇宫内景

白色宫殿向西是国家画廊(NationalArtGallery),它是由原15世纪亚克希亚.马拉国王时期王宫的一部分改建而来,画廊门口两侧各有一只石狮,门的左侧是猴神哈努曼(四臂拜拉佛),右侧是毗湿奴化身的人狮那罗辛哈雕像。这些雕像都是17世纪的作品。

古典和现代--一个老房子的窗户上搭挂着一条变形金刚的浴巾

一间咖啡馆的墙壁上画的杜巴广场剪影图

在巴德岗,修葺房屋仍采用的是最原始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方式,人肉运砖,最末端的人负责将砖头抛给站在房顶的人

巴德岗的酸奶非常有名,这种盛放在陶盆里的尤其有感觉,这是KingCurd,最大的size,吃完还可以把陶器背回来。

瓦特沙拉.难近母神庙东侧的一座曼嘉水池

庙宇门廊里一个牧羊的妇女,她有一头母山羊,山羊刚生完两只小羊

因为达善节而拉起的红布

阿吉娃娃

点个不要钱的“在看”就好啦!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ly/7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