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坎帕拉  >> 坎帕拉旅游 >> 正文 >> 正文

布达拉宫世界屋脊上的明珠

来源:坎帕拉 时间:2021/6/23
北京哪里可以能治疗好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题解:

《中国民族报》年1月14日《文化周刊》刊发了我的文章《布达拉宫: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现予以转发,与朋友们分享。感谢《中国民族报》对我一贯的关心和支持。

布达拉宫:世界屋脊上的明珠

一座凝固的历史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历史,一部书有一部书的历史,一座建筑物,也有它自己的历史。布达拉宫,这颗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就是一部凝固的历史,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藏民族发展艰难而辉煌的历史,反映了汉藏两个兄弟民族源远流长的深厚情谊,反映了博大精深、延绵不绝的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生动、最有力、最形象的历史见证!

布达拉宫最早是松赞干布时代修建的,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藏族历史上的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兴建了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赞普”是藏语,意为“强者”,是吐蕃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传到松赞干布是第33代赞普。雄才大略的松赞干布继承父辈未竞之伟业,荡平叛逆,征服邦国,统一了青藏高原,并于公元年将首府从雅隆地区的钦瓦达孜宫迁至拉萨。

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遵照祖先的遗愿,首先在拉萨的红山之上修建宫殿。据藏文文献记载,宫殿的规模很大,吐蕃王朝已经有了修建雍布拉康和钦瓦达孜等宫殿的经验,又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当时在红山之上有三道城墙,沿山势修建了间堡垒式楼房,又在红山顶上修起一座宫殿,共为间,共同形成布达拉宫完整的布局。宫外利用低洼坑道作为马队行走的通道,在坑道上整齐地排列着木板,木板上铺着厚砖。这样就产生了一马驰骋,万马奔腾的气势。据史书记载,王宫外还有城墙,各个宫殿之间有吊桥相连,甚至可以跑马。还有一座天桥,将整个王宫与拉萨连接起来,赞普和王室人员可以从红山之上直接到大昭寺。可以想见规模之大。

唐书记载:“一切宫檐,以宝石为饰。走廊台阁,铃铎泠然”。“宫顶有刀剑及红旗十柄,各以红绫缚之。”真可谓“壮丽堂煌,无与伦比”。

松赞干布为这座新落成的宫殿取名为“布达拉宫”。在松赞干布之后,经历代达赖维修扩建,现在我们看到的布达拉宫海拔为.5米,占地总面积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万平方米。东西长余米,南北宽米,主楼高.5米,其中红宫外显13层,宫内实际有9层之高。有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近1千间。

西藏被称作世界屋脊,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而布达拉宫则是镶嵌在世界屋脊上的一颗辉煌的明珠,是一个典型的高原文化地标。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地标。

伟大的创造

布达拉宫的确是一座具有鲜明的藏文化特色的伟大创造。“依山而建”是藏式建筑中一种传统的方式,主要是借取山势而形成建筑的神圣感和崇高感。布达拉宫把这种特点发挥到极致,是典型的宗山式大型建筑群,继承了藏族建筑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利用山体结构布置相应的殿堂,将高耸的主体建筑红宫置于山顶,控制延绵的建筑群,使得错综复杂的殿堂宫室疏密有致,零而不乱,更将历代都有不断修建的建筑群形成一个整体,是非常成功的艺术处理。白宫、红宫、德阳夏平台和角楼、僧舍构成了建筑的主体,其结构本身与一般藏式寺院相同,以石木结构逐层构筑,墙体边缘以赭红色柽柳柔化了石质的冷漠,金色的汉式歇山式屋檐在高原的阳光下散射出耀眼的光芒,乃刻意强化建筑物的庄重感和神圣感,建筑本身层层收分形成一种直刺云霄的视觉效果,东西两侧的圆形碉楼象征太阳和月亮,圆形曲线在坚固方正的碉楼结构中呈变化之美。

布达拉宫是集藏族宫殿、佛寺、佛塔、雕刻、雕塑、绘画等建设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群楼重叠,殿宇嵯峨,飞檐金顶,气势磅礴,有横空出世、气贯云天之势。有人把伟大的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人们可以从布达拉宫领略的雪域高原天籁之音美妙动听的旋律!

修建布达拉宫的时代,没有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化的建筑材料。主要建筑材料是石头,这与藏民族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藏族是世界上最善于运用石头进行建筑的艺术大师,他们可以让冰冷坚硬的石头活起来,唱起来,舞起来。

因此,我们又可以将布达拉宫看作是石头的艺术。这是藏族人民独领风骚、独具一格的伟大创造。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这一点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伟大的建筑物,能够与布达拉宫媲美!

布达拉宫的建筑气势磅礴,壮丽辉煌,继承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结构,又学习和借鉴了汉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族与汉族等兄弟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我国古代历来缺乏宏伟的石质建筑,布达拉宫可以说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样式,也是世界建筑史上极具特色的宫堡式建筑群。

由于布达拉的建造者们匠心独具的精心构造,她的视觉效果也非常之好。无论从前后左右哪个方向看,都会感受到她的壮丽辉煌,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

你到拉萨河对岸,从正面看,会感到她庄严肃穆,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祟高感,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到流沙河北岸,从后面看,布达拉从巍峨之中,透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就是说,你无论从东、南、西、北哪一个方向,从正面、背面和侧面哪一个角度,你都可以观赏到她不同的雄姿,领略她独特的风采。

不仅如此,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看布达拉,你也可以领略到她不同的神韵。早上,当日光城第一缕灿烂的阳光照射到布达拉的金顶,照射到白壁红墙,会给人一种清新明快、朝气蓬勃的感觉,促人奋进,催人向上,警示大家不要荒废这美好时光,不要愧对布达拉这样的伟大创造,激励人们在日光城明媚阳光照耀下,去投入创造性劳动,做出自己的奉献,让生命发出光和热。

傍晚,夕阳西斜,晚霞似火,彩云满天,布达拉的金顶流光四溢,辉煌耀眼,与天边的彩霞熔为一片,壮丽无比,天上地下连成一体,今天与明天相互呼应,白昼与黑夜相互交替,太阳即将隐去,黑暗将会笼罩一切。但是,你不会因为黑暗而忧伤,而彷徨。面对宏伟的布达拉宫,内心会充满希望和光明,你会坚定地相信:一轮更加灿烂的朝阳,又会从日光城湛蓝的天空升起,使你感到宇宙的浩瀚,人生的美好,生命的永恒和创造的可贵。

智慧的结晶,财富的宝库

年陈毅元帅率领中央代表团到西藏祝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时,曾专程到布达拉宫参观考察,陈毅元

帅高度评价布达拉宫,称赞它是“西藏的卢浮宫”。

的确,布达拉宫不愧为“西藏的卢浮宫”的称号。

布达拉宫里最辉煌耀眼的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而五世达赖的灵塔是红宫里最早的灵塔。

现存的布达拉宫是由“白宫”和“红宫”两个部分组成。红宫居中,白宫从东南西三面环绕红宫,成凹字形。

要问“白宫”和“红宫”有什么区别?白宫是在世的达赖喇嘛生活和施政的地方。红宫安放着五世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

白宫是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时期在原有的基础上修建的;红宫是五世达赖圆寂后,由他的弟子、摄政德司桑杰嘉措为安葬他的法体而修建的灵塔。

白宫的建成和噶丹颇章王朝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的象征,它结束了藏族社会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地方政权,并与新兴的清朝中央政府建立联系,进一步密切了各民族之间的传统友谊和团结,巩固和加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祖国。

为了永远纪念五世达赖的丰功伟绩,德司桑杰嘉措怀着无限崇敬、无比虔诚的心情,以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智慧,建造灵塔。

五世达赖的灵塔属金塔,为包裹塔身所用金皮就耗费黄金十一万九千零八十二两,其所用的黄金的重量和质量为红宫内八座达赖灵塔之首。

镶嵌在塔面的珠宝极其丰富。据《五世达赖喇嘛灵塔移交清册》记载:灵塔上镶嵌的宝石有各种珍珠、玛瑙、绿松石、金刚钻、蓝宝石、绿宝石、红宝石、帝青宝、松耳石、珊瑚、水晶、彩色镜、宝石帽、右旋海螺、金噶乌(护身符)、金耳饰,等等。

这些珠宝质地十分优良,可称之为“宝中之宝”,如,在塔瓶下方嵌有一串顺治皇帝赐给五世达赖的海泥沙制朝珠,在塔座第四级中心嵌有顺治帝钦赐五世达赖的一颗优质珍珠,这颗珍珠比两个大拇指还大,据说产于大象脑内。此外,还有从杏核到蚕豆大小的各种珍珠颗,各种绿松石颗,红宝石颗,各种珊瑚颗,各种玛瑙和羊脂玉盘个、青金石颗,各种松耳石和彩色镜个,各种禽兽形状晶石个。据说还有数以千计的珍宝未能统计在内,那是一些寺院和大家大户自动捐献的。

五世达赖喇嘛的遗体安葬在灵塔的塔瓶之中。塔内的情况朝拜和参观的人是看不到的,塔瓶内分里外两间,里间设置有一座法床,法床上铺有垫子和枕头一套。床顶有天蓬,床前安置有一木桌,桌上摆设一套法器和比丘生活用具、经书、墨瓶、竹笔、沙盘等物。法床背后挂有幔帐。床上安放着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的遗体,遗体经过防腐处理,制成了一具干枯的“肉身”。

灵塔内还装藏了大量的佛经典籍。重要的典籍有:松赞干布的遗令一文、贝叶经《时轮注疏》一部、莲花生及其妃子益西措杰和赤松德赞三人用鼻血写成的《十万颂般若经》一部、首部手抄本《五部箴言》、金粉缮写的大藏经《甘珠尔》一百零五函、优质藏纸缮写的《甘珠尔》函、银粉缮写的《丹珠尔》一套、金粉缮写的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38函、金粉缮写的一世、二世、三世达赖撰写的经典若干部,还有五世达赖喇嘛所著经典31函。

这些装藏物品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每一件珍贵的物品,都是一部历史,一部政治史,一部宗教史,一部艺术史,一部民族关系史。它们或者反映了一个教派的兴衰;或者可以看到一个高僧大德的业绩;或者体现了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每一件物品,都经得起玩味,经得起鉴尝,值得研究,值得探索。不是浮光掠影,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入下去,你就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得到很多启示。

正因为这样,灵塔才更显得无比壮丽辉煌,不但是藏族历史上的第一个,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

灵塔内还有一个嵌金边的玻璃箱,箱内是各种各样的佛珠。有药材研制而成的,有绿松石、猫儿眼、红檀香、人的头盖骨、水晶、海螺、珊瑚、琥珀、藏金、白银、羊脂玉、珍珠、帝青石、青金石等各种珠宝制成的佛珠,每一串佛珠都是优美的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修建红宫耗资巨大,据《建塔纪实》记载,修建红宫的费用达二百一十三万四千一百三十八两藏银,黄金十一万九千零八十二两,灵塔镶嵌的珠宝及塔内所藏文物等费用达一百零四万一千八百二十八两。

司西平措大殿中心设有达赖喇嘛宝座。殿内还有被视为布达拉宫稀世之宝的一对锦绣围幔,是按照藏族传统绘画“唐卡”绘制的。这对围幔是康熙皇帝下令编织的金线围幔,它费工达一年之久,耗银一万六千一百四十九两银子。公元年,康熙帝派遣官员将它送到拉萨,作为红宫落成的赠礼。体现了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友谊。

灵塔建成后,德司·桑杰嘉措将将它命名为“世界瑰宝”。看来他对布达拉宫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有着充分的自信。

继五世达赖之后,红宫里先后为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十二世、十三世达赖修建了灵塔。总共是八个灵塔,形成一个交相辉映、蔚为壮观的灵塔群。其中最宏伟的是十三世达赖的灵塔。

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藏历第十五个“饶迥”火鼠年(即清光绪二年,年)5月5日出生在拉萨东南部的达布地区。

十三世达赖喇嘛从诞生、被认选为转世灵童到亲政,正是国难当头,中华民族面临空前未有的民族危机。

年,英帝国主义派出远征军第二次向我国领土西藏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入侵,在这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年仅28岁的十三世达赖喇嘛冒着巨大风险,高举反帝爱国的旗帜,率领僧俗人民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而其中最为壮烈的是江孜保卫战。江孜地区的僧俗群众在西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下,以江孜古堡为阵地,用最原始的武器,与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的英国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他们豪迈地表示:“纵然男尽女绝,也要与洋妖斗争到底,祖国的神圣领土,一寸也不能丢失。”表现了中华民族气吞山河、英勇悲壮的英雄气概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就是著名的江孜保卫战,在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神圣斗争中,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在他主持下重新维修和扩建了布达拉宫,重点是布达拉白宫最高层的东日光殿。东日光殿和西日光殿都是达赖喇嘛日常生活和从事政教活动的场所,取名日光殿,一方面是由于两个殿堂坐北朝南,整日能受到阳光的照射,阳光充足;更重要的是象征吉祥,含有事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的意思。

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于藏历水鸡年10月30日(年12月17日)在布达拉宫圆寂,享年58岁。

十三世达赖圆寂后,按照惯例,在决定建造灵塔的同时,噶厦政府和三大寺共同决定在白宫再建一座宫殿,取名为“格勒顿觉”,意为善妙加行,即将善和妙与行为相结合。

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和祀殿格勒顿觉规模宏大,它位于布达拉红宫西侧,灵殿外部以红色粉刷,与红宫连成一体。该灵塔殿堂高三层,塔高十四余米,用近二万两优质黄金包裹,并刻有精致的龙凤花卉、吉祥八宝图纹。塔身遍缀五光十色的珠宝,华丽无比。

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以两优质黄金包裹,按显、密两宗造塔规格建成。灵塔内集中了能为众生造福无穷的宝物舍利,塔面缀满能去世间邪恶、造福人类的各种无价之宝,灵塔殿内外陈设各种应有尽有的法器。

此外还有一个用20万颗珍珠串成的珍珠塔,供奉在灵塔之前。这也是稀世之宝。

殿内珍藏的壁画、唐卡,以及各类佛像,都是艺术精品,稀世之宝。从这个意义上说,布达拉是藏族艺术的宝库,是西藏的卢浮宫。

汉藏团结永恒的结晶

雄才大略的松赞干布以13岁的少年登上赞普宝座的时候,在中原地区,正值唐高祖李渊建基立业之后,其子唐太宗开创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为松赞干布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

松赞干布在这里开创了千古伟业。汉文史书上称赞说:“自汉、魏以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旧唐书·吐蕃传》说:“弄赞(即松赞干布)弱冠嗣位,性饶武,多英略,其邻国羊同及诸羌并服之。”《新唐书·吐蕃传》称赞松赞干布“为人慷慨才雄”。

现在的布达拉宫内最古老的建筑是松赞干布闭关修行的禅房,藏语叫“松赞珠康”。“松赞珠康”是一间不大的殿堂,与山洞相连,里面供奉着松赞干布的塑像,此外还有尼泊尔公主和文成公主的塑像。还有一个小灶台,相传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厨房,朝佛的人只要用手触摸灶台,就能得到佛祖的保佑,丰衣足食。千百年来,饥寒交迫、渴求温饱的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怀着最虔诚的心情,去触摸这神圣的灶台,坚硬的花岗岩被摸得像玉石那样润滑。

松赞干布建都拉萨后,派禄东赞(即噶尔东赞域松)赴长安,“献黄金五千两为聘礼”。公元年(贞观十五年),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松赞干布十分看重与汉族人民的友谊,愿与中原内地的唐王朝建立友好关系,促进汉藏两个民族共同发展,这是确实无疑的。因为这与松赞干布振兴吐蕃、统一青藏高原的基本国策是相一致的,也是汉藏两个兄弟民族共同的心愿,吐蕃与大唐建立友好互助关系,有助于双方共同的利益。

松赞干布派禄东赞赴长安请婚,无疑是汉藏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生动地记录了这一历史画面,至今保存完好。

文成入藏后,实现了唐蕃友好联姻的共同愿望,建立了汉藏两个民族之间的“甥舅”联系,“社稷如一”、“和同一家”的亲密关系。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了大批典籍文献,极大地促进了藏族文化的发展。据说仅天文历算方面的书籍就有多种。延用至今的藏历,就是在吸收和借鉴汉族历法的基础上,结合藏区的特点,总结藏族人民生产劳动的经验而创制的。《列子》、《尚书》、《战国策》、《孔子项托相问书》等这些代表古代汉族文化最高水平的典籍也传入藏区,在敦煌文献中发现了这些著作藏译本的残卷。这些典籍就是现在翻译和阅读起来,也是很困难的,可见当时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达到了相当的广度、深度和高度。

文成公主入藏,汉藏联姻,民族团结,和睦相处,一千多年来成为藏族文学艺术创作一个永恒的主题。文成公主对促进和推动汉藏两个兄弟民族的传统友谊、加强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远值得后世怀念和崇敬。

汉藏两个兄弟民族,自古以来,亲密团结,休戚相关,患难相助,唇齿相依,荣辱与共,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宏伟的布达拉宫就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见证。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布达拉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对布达拉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肯定,在文化领域为伟大祖国赢得了荣誉,进一步加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布达拉宫也因此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地标,弥足珍贵!

年4月于北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ly/7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