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国际政治地理学研究风向笔者有话说在大学的象牙塔里,听到的最多的莫过于“学术”一词,懵懵懂懂之际,只觉得是非常“高大上”和“阳春白雪”的东西,深恐“跪拜”不及。笔者经过几年浅浅的洗礼,从大卫哈维,到尼尔史密斯,到爱德华赛义德,到德里克格雷戈里,到列斐伏尔,到米歇尔福柯,再到安东尼奥葛兰西,听过些许“高大上”的理论,也曾灯火阑珊时,在灯下苦读华人地理学家们的案例分析。“然并卵”!不怕诸位笑话,笔者至今对这些理论仍可谓是“浑浑噩噩”、似懂非懂。好在笔者仍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社会主义好青年,在团队前进的方向里依稀寻得一些“旁门左道”的路数,故而整理成文(近期将在《地理学报》发表),以求诸路大神指点。所谓“旁门左道”,实则返璞归真。对于菜鸟级别的青年学者来讲,各种积累不一定能够跟上对一些高大上的理论的解读。与其日夜与深奥难懂的理论“搏斗”,笔者想不如回到学术最本质的问题上来。都谓哲学乃科学之科学,我们是否能够通过哲学的基本问题来梳理我们对研究的理解呢。这么一说,好像整个世界都简单了(此处应有欢呼声)!我们无非是想了解: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接近世界本质的过程和依据是什么,以及通过什么方法来探索世界本质或者认识世界。这几个路径对应在哲学术语上即为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前两个是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后者是解决如何进行研究的问题,是几乎所有学科进行知识探索的通用范式。鉴于此,我们将这个思路借鉴到对政治地理学研究的理解上来。具体而言,我们对PoliticalGeography杂志近十年文献进行了一个整体的梳理(为什么是这个杂志呢?不用说,它最有代表性:最权威的国际政治地理学术期刊、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ls/9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