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坎帕拉  >> 坎帕拉历史 >> 正文 >> 正文

复发ne换药,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这些换

来源:坎帕拉 时间:2021/10/7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80%~85%的多发性硬化(MS)患者在病程初期会表现为明显的复发和缓解过程,所以复发在临床上可能并不少见。那么,对于已接受疾病修正治疗(DMT)药物的患者而言,复发是否意味着当前的药物已不能有效控制疾病,需要换用另一种DMT药物呢?对此,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的卜碧涛教授给出了客观且充分的解答。

MS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1]。缓解期DMT可减少患者复发频率、减轻恶化程度、延缓疾病自然进程及改善患者预后[2]。

目前国内已有多款DMT药物上市,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和安全性不同,患者个体间也存在差异,因此当出现疗效欠佳或耐受性问题时,医生常面临DMT转换选择的问题。一项横断面非干预性研究显示,疗效不佳是导致换药的最主要原因[]。这是否意味着出现复发就等于要换药呢?答案是否定的。

出现复发≠需要转换DMT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梅伦多发性硬化症中心指出:目前没有DMT药物在阻止疾病活动方面%有效,因此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突破性疾病活动是正常的[4]。MS的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在方案设计时规定,出现复发并不需要中止研究,而是允许研究者联合使用全身皮质激素来治疗MS复发。

在特立氟胺的两项大型三期临床研究-TEMSO和TOWER研究中,当患者出现复发时,首选的标准治疗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g,每日一次静脉滴注,连续至5日[5,6],期间并不停用特立氟胺的治疗。两项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均显示,坚持特立氟胺治疗年复发率(ARR)持续下降。在TEMSO及其扩展期研究中,使用特立氟胺长达9年的随访结果显示,14mg特立氟胺持续治疗ARR降至0.17[7]。在TOWER及其扩展期研究中,14mg特立氟胺持续治疗5.5年,ARR降至0.2[8]。

同时,特立氟胺的真实世界Teri-PRO研究也证实(图1),入组的0例患者在为期48周的治疗中有15.5%的患者经历了复发,但仅有1.2%(n=12)的患者因复发而永久终止治疗[9]。

图1.真实世界Teri-PRO研究中的复发相关数据

既然复发不一定意味着要换药,那么哪些因素应该作为临床上换药的考量呢?我们先来看看如何判断一款DMT药物治疗失败。

如何定义DMT治疗无效/失败?

数据显示,MS患者接受DMT治疗后,约0%-80%的患者因各种原因未继续应用,然而如何定义治疗有效或治疗失败仍是其中一个较大的挑战[10]。

首先,评估DMT药物的治疗效果要考虑药物起效时间的影响。年多发性硬化中心联盟(CMSC)的DMT使用指南指出,大多数DMT药物需要-6个月才能完全起效,在确定药物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发挥其全部作用时,应考虑DMT的起效时间和药代动力学特性[11]。

以特立氟胺为例,说明书中提示口服特立氟胺需要约个月的时间达到稳态浓度[12],证据显示特立氟胺产生有益的治疗效果最早发生在治疗开始后的第6周,第12周后达到显著性差异[1]。

其次,评估DMT药物的治疗效果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且需要综合考虑复发、残疾进展、MRI活动病灶等多重指标。对于DMT治疗的评价周期,目前国际上未达成统一标准。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版)指出:患者在接受正规DMT过程中,疾病出现频繁复发或病情恶化(>次/年),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在1年内增加1分以上或颅内活动病变数量较前明显增加,界定为治疗无效或失败。评价失败的最短治疗时间为6~12个月[1]。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发布的成人多发性硬化患者疾病修正治疗实践指南建议指出:对于已应用1种DMT、治疗时间足够久以达到完全起效、且依从性较好的MS患者,如应用DMT的1年时间内发生1次或多次复发、2个或多个明确的MRI新发病灶、或体格检查示残疾进展,临床医生应考虑更换为另一种DMT[14]。

克利夫兰诊所梅伦多发性硬化症中心指出:DMT药物达到有效治疗阈值所需的时间不同,开始新的治疗后过早进行MRI检查可能无法准确评估DMT药物的疗效,在药物完全发挥疗效之前发现的新病灶不应该被认为是突破性疾病,建议在-6个月后重新建立MRI基线,此后根据疾病活动和DMT药物每6-12个月进行一次持续监测[4]。

欧洲MS磁共振成像多中心协作研究网(MAGNIMS)的专家建议指出:6-12个月的新发T2病灶不一定代表疗效欠佳,而可能仅仅是由治疗开始前或药物起效前的持续性疾病活动导致。T2加权和对比增强T1加权序列应该在开始治疗的12个月后进行,并与治疗有效后获得的对照结果进行比较[15]。

可见,评估一种DMT药物治疗效果,不仅需要考虑药物起效时间和患者依从性的因素,还要有6-12个月的观察期,结合复发、残疾进展、MRI活动病灶等指标综合判断。这意味着,在临床上我们既不能过早过快给出药物无效的结论,又要根据患者的随访情况准确评估换药需求。

临床实践中的DMT转换策略

进阶治疗是当下MS的主流治疗策略:首先选择兼顾疗效和安全性的一线DMT药物(如特立氟胺),随患者病情进展,当一线DMT药物控制不佳时再替换成二线DMT药物[2]。

现行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较少涉及DMT更换标准和时机的问题,临床医生通常需要参考观察报告并以良好的临床实践作为指导,考虑更换MS患者当前DMT治疗的关键因素总结见图2[10]。

图2.考虑更换MS患者当前DMT治疗的关键因素

可见,无论是同一水平DMT药物中的两种药物之间进行横向切换,还是进阶治疗,均需通过综合评估患者复发频率、EDSS进展和MRI影像结果来确定[2]。除此之外,DMT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也不容忽视。卜碧涛教授强调:临床医生应了解各种DMT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一线DMT药物的安全性较好,常作为大多数复发缓解型MS(RRMS)患者的初始治疗选择。例如特立氟胺,其常见的不良事件多为轻度或中度,大多数为自限性。在临床研究中,最常见的可能会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是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升高,若连续两次检查ALT均高于正常值上线的倍,则停药并进入加速消除程序[12,16]。ALT升高通常发生在治疗开始后的6个月内,严重程度多为轻到中度,大多数患者可痊愈。另一种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ls/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