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乌干达》之十二
乌干达也有的地方发展得不错。我们的柴油越野车朝着刚果(金)、南苏丹方向行驶,路况明显比通往金贾方向的好了许多,不但划了地线,而且到了村庄和学校地段,居然还设了减速带,路边的交通标志也渐渐多了起来。
出了首都坎帕拉,沿途风光越来越旖旎,草原坡地此起彼伏,农作物绿油油的长势不错,时不时还看到一片片人工种植苍翠欲滴的松树林。体现人的意志的东西多了些,感觉反倒异样起来,眼前的景色,似乎与东非大草原普遍的原始粗旷,多少有点不对称。
自我批判一下:这是典型的先入为主思维作祟。
不过,也别得意得太早。中午时分,汽车驶离柏油路,进入泥泞不堪的红土林间小道,道路良好的感觉随即被颠覆,艰难的旅程开始了。
一辆越野车迎面飞驰擦过,扬起一团红尘,拖曳着翻滚的尘团,卷土而去,从后视镜看去,恰似一股倒在地下的龙卷风。
进入默奇森国家公园,空气马上湿润起来。原始森林越来越茂密,太阳光强烈的光柱,穿透层林,硬是照耀在与乔木争抢光和热、永不服输的灌木丛上。
一群群性格凶残的狒狒在路旁悠然闲逛,司机好心,为了不伤害牠们,打开远光灯,一闪一闪的示意牠们赶紧躲开。见到汽车驶近,侵犯了“领地”,像是要跟汽车玩命似的,牠们毫不示弱,在“头人”的率领下,先是迎着汽车猛冲,见眼前的钢铁大侠,没有一点畏惧的意思,自觉不是对手,突然又扎住脚步,接着扭头霍霍地飞身钻进密林中,只见灌木丛厚实的枝叶蛇行摆动,最后遁去无踪。
我们约莫是中午时分进入森林的,待到走出密林,太阳已明显偏西,86公里原始森林穿越,我们整整花了4个小时。密林中,除了野生动物,鬼影也没有一个,更别说餐馆酒家,显然误过了午餐时间。百密必有一疏,我们自以为是老旅游,也作了充分准备,但是进入了原始森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饥肠咕噜,面包比金子贵,任凭你富甲天下,学富五车,这时也徒呼奈何!
好在备足了饮用水,但有水也不敢多喝,在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里,即便遵循“男左女右方便”原则,可凶猛的野生动物那么多,谁敢打保票能随时找到安全的地段?
绿林“好汉”
倒挡爬坡
征尘未洗
有失必有得。汽车爬到坡顶停下,一幅荡气回肠的大自然壮丽图景,立即展现在眼前。
莽莽苍苍呼天地,白练当空泣鬼神。此景应是天上有,何故跌落到人间?
旅游学界一般将旅游景观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景观,大意释义是指,完全未受直接的人类活动影响或受这种影响的程度很小的自然综合体,如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二是文化景观,指人类为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界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上叠加了自己所创造的景观,如中国的万里长城。
但是,依我看,人类的足迹早已延伸到了月球,正雄心勃勃地向更深的深空进军,据说要在年之前,将宇航员送上火星,并让他们在火星上生活两年,在这种大背景下,地球旅游景观的分野越来越模糊了。再说,干旅游实际工作的人,也顾及不了那么多,不拘泥什么概念,在服从社会效益的大前提下,满足市场的需求是第一要务,所以市场上出售的大多是自然和文化混合型产品。至于旅游者,才不管你什么类型类别的,他们更在意的是,景观给予的感受有无与自己的期待相适应。
默奇森国家公园,不严格地说,属于自然景观类别。年就被划定为自然保护区,人为的痕迹少,它是乌干达最早、最大的国家公园,连森林面积叠加在一起,总面积超过平方公里。
地处东非大裂谷西部边缘,从海拔米的玛格丽塔峰朝东北方向望去,鲁文佐里山脉渐次放缓的东坡,因地理落差而形成的自然景观群落荡人心魄,集结了赤道高山积雪、山腰原始森林、中下层阶梯台地湖泊群体、底部草原河流等多样性自然景观。
鲁文佐里山脉,因为太高,看似触碰到月亮,土著称之为月亮山,是尼罗河两大支流之一的白尼罗河发源地。山上的雪水与雨季的丰沛雨水,从上而下注入爱德华湖和阿尔伯特湖,之后又从这些湖泊分别流出,纵横切割,形成一片水草丰茂未开发的大草原,草原底部,白尼罗河浩浩荡荡向北流去,穿越南北苏丹,与源于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汇流,进入埃及,最后注入地中海。
源发于月亮山,因此,尼罗河的河水又被当地人雅称为“月亮的眼泪”。
尼罗河晨曦
黄昏尼罗河
水是万物之源,因为水,也只有水,才能把乌干达西部的鲁文佐里山、爱德华伊丽莎白、阿尔伯特仙丽基与默奇森等若干个国家公园旅游链条,串联得如珍珠般亮丽灵动。
默奇森国家公园准确全称是:默奇森瀑布国家公园,顾名思义,瀑布是这个国家公园的灵魂。公园地处阿尓伯特尼罗河和维多利亚尼罗河交汇处。大约万年以前,由于地幔抬升、拉伸、断裂、下陷运动,制造了默奇森跌宕起伏、层级分明的地貌,于是,河流途经此地,形成了多处气势磅礴的瀑布群。不知是因为此地水源充足、植物茂盛,还是因为负离子含量高企、环境一流等其他什么原因,默奇森一下子囊括了这个国家尼罗鳄、河马等野生动物种群最大最精彩部分。
距离首都坎帕拉只有多公里,既有名湖也有大川,默奇森自然是乌干达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内外游客最为向往的地方。
尼罗河江面宽阔,河汊纵横交错,江中的食肉水兽凶残无比,据说曾经有过游人不慎掉入江中被河马吞噬了,连骨头也找不到。因此,乌干达旅游当局是严禁游客在这里私自涉水的。乘船游江,自然就成了游览默奇森必选项目。
乘坐观光游船溯流而上,抵达默奇森瀑布区域,巨大的水柱从十数米高的悬崖跌落,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撞击着原始森林飘落在河床里正在发酵的大量树叶,就如黑色啤酒猛然倒进酒池一般,大片白色泡沫,从河床深处升腾、漂流,随着水流变幻,编织出一幅幅巨大的江面水墨画图。
水雾朦胧,江风可能弄湿你的衣衫,作为补偿,景色却升华你的灵魂。
作为尼罗河第一支流的白尼罗河,是否因为这个河段泛起的白色泡沫而得名?还是因为这个河段白浪飞溅的瀑布多?抑或是因为性情爆燥,向中游推送了巨量的白色黏土?总之,三者必因其一,肯定脱不了干系。
尼罗河揽胜
河上“水墨画”
默奇森以瀑布多而著称
尼罗河“壶口”
尼罗河瀑布群
著名自然景观——白尼罗河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国家安泰了,野生动物也少遭殃,默奇森瀑布国家公园大量的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很好恢复和快速繁殖。
因为水源充沛,野生动物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根本无需像牠们肯尼亚的远房亲戚那样,为追逐水草而频频转场迁徙,全天候为掏了腰包的旅游者演绎震撼的生活场景。
百里尼罗,河湾蜿蜒,泥浆飞溅,漂浮在浅塘里的巨兽河马族群,自然是水乡霸主,不停翻动浑圆笨重的身体,一团团,一片片,染红了半边江面;看似风平浪静的滩涂沼泽,也深藏杀机,尼罗鳄虽然大名鼎鼎,但从不为名所累,扩张意识强烈,有意无意把长长的尾巴伸进河马的领地,有的甚至不惜以身试法,过界搞事,惹得河中巨人不时暴跳如雷,张开血盆大口怒吼驱逐;茂密的芦苇荡窸窸窣窣,本性桀骜不羁的野牛,管你喜不喜欢,依然我行我素,频频出没,耀武扬威,硬是踩踏切割出几条联通草地的专用通道;河床边上的湿地和原始森林,别看河鸥鸣唱,百鸟飞翔,好像是个自由的世界,其实鲸头鹳等种鸟类,也拥有各自的势力范围和活动空间,他类别种轻易不敢僭越;连接原始森林辽阔的高山草原,生活着76中哺乳动物,大象、犀牛、长颈鹿、羚羊、毫猪,是这片草原的真正主人,都不是懦夫,没有一个是善良的主,牠们表面个个道貌岸然,在自己的地盘旁若无人悠闲自得地漫步,但心底里都默默信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天条,不时爆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血腥场面;而草原坡底更是个高危境地,任性固执的狒狒、猴子出了森林,也不敢走远,没了密林天然屏障保护,“大王”们也只好低头认怂,为了相互有个好照应,形势迫使牠们放弃了吊儿郎当一盘散沙状态,大大加强了族群观念,瞻前顾后,扶老携幼,结伴同行。偶然间,你会与草原飞将军豹子遭遇,如果凑巧有运气,你还可以遇见高原众兽之王——非洲雄狮。
同样属于自然原始美,如果说乌干达东北部的基代坡干旱草原的壮丽在于“雄”,那么,处于西部的默奇森水乡原野的美丽则在于“奇”。
默奇森瀑布国家公园,不但是多样性自然景观的综合体,而且是东非原野野生动物的天然大展场。
可爱的少年
河面上漂着一层河马(1)
河面上漂着一层河马(2)
尼罗鳄
河岸草甸
(未完待续图片均为茂叔摄)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jt/3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