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星
之
教汉语的那些年
王星之
女,年9月出生。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级本科生,毕业于年,所学专业为汉语言文学。现工作于全民快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互联网海外音乐内容运营。毕业后赴乌干达、土耳其,为当地学生教授汉语。曾游历东非、中东国家,发表文章刊登于《中国青年报》,游学经历的报道曾在CCTV-4《华人世界》栏目播出。
真诚以待,传播中华文化
从来没有想过,某一天我会在赤道的阳光下奔跑,向世界各个国家的年轻人传播中国文化,与不同皮肤的孩子手拉手唱中国民歌…这是一段,让自己想起都会热泪盈眶的经历。
年,我还是湖大文学院大二的学生,喜欢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各种关于文学、音乐和世界的书。有一天在图书馆发现一本书——《中国女孩非洲腹地亲历记》,作者曾经在莫桑比克做过志愿者。
看完那本书,我在自己的qq空间写了一句话,“年,我想去一趟非洲,必须的!”也许就是这样一个起点和缘分,我和非洲相遇了。
年大学毕业后,我通过国际大学生组织的海外实习项目,奔赴非洲乌干达,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文化交流、对外汉语教学之旅。
在非洲的时候听过一句话,挺新鲜。一个人能不能长大,看他有没有经历过非洲。初来时的胆怯、陌生、惧怕,和一切听到“非洲”这两个字眼的人一样,略惊恐又觉得神秘无比,充满期待和好奇。记得到来的第一天,眼前都是浓浓的非洲味儿,街边是悠闲的黑人大妈卖着蔬果,树上时不时飞过老鹰和秃鹫。以前一直以为这片土地是贫瘠、慌乱、疾病肆虐的危险地,原来亲眼见时,那么亲切和友善。当地人的肤色有时黑得让我想不起很多人的模样,却能一眼记住他们露出大白牙的笑容。
打开在乌干达的生活艰辛又漫长,想象到和想不到的困难都经历着。住的地方时不时就会停水停电好几天,生病发烧的时候也只能洗冷水澡,经常需要步行一个小时去学校教课。很多时候,坎帕拉(乌干达首都)的每一角每一落都是自己一步一步发现出来的。身边的东西变得珍贵又宝贵,因为用破了要继续省着用,用坏了就再也没得用了。作为一个独自闯荡东非外国姑娘,欣然醒悟,原来生活要用真心,真实,真诚去过。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图一:体验卢旺达文化村
图二、三:乌干达学生
除了体会异国生活和文化,我在非洲最深刻的回忆,就是成为当地小朋友、中学生、大学生和成人的中文老师,也因此完整体会了一番师生间搞笑又难忘的真情。
其实,我的“教汉语”生涯并不是一开始就风生水起,而是经过锻炼才慢慢成熟。
在坎帕拉外交国际学校为六七岁的学生上中国文化课,孩子们相当顽皮,像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一样,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示他们的淘气叛逆,最初自己完全无法控制,我的课上班里各种大喊大叫,有的甚至躺地不起,让我气胀脸红无可奈何。可是第二天当孩子们看到我的时候,仍然会满心欢喜地给我一个大拥抱,原来与他们的相处再简单不过了,就是用真心去换真心,当我开始真心地关心他们时,他们也开始认真做我的学生。
更让我怀念的是,我在中非合办的鲁扬子中学(Luyanzi)遇见的一群“大孩子”,十几岁的初中生,在非洲已经是家庭的小大人了,他们对中文学习充满热情,也对我这个老师充满新鲜感。为了让学生保持兴趣,我用上了曾经在大学社团里学习过的所有技能——太极拳、武术、双节棍、扇子舞…融进中国文化的介绍中。教他们用筷子,学写毛笔字,体验中国功夫,展示中国剪纸、扇子、服装。每个孩子都在中文课上兴奋不已,记住了自己的中文名字,还用带有非洲口音的汉语争着跟我对话,我也成了受学生欢迎的外国老师。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图一星之给非洲孩子教武术;
图二星之展示双节棍;
图三为星之和非洲孩子体验剪纸
从第一节课的紧张不自然,到后来给学生上课轻松、开心又有成就感。曾经一个人都不认识,却在一年后有了个自己的学生,看到他们熟练地用筷子吃饭,挺直身板耍起双节棍,深情唱着《茉莉花》,最喜欢说的一句中文是,“老师,我爱你,我想去中国。”
直到5年过去的今天,我的一位乌干达学生已经是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系大四的留学生了,他还会告诉我,“老师,因为你让我喜欢上了中国,也来到了中国。”
这是我在非洲收获的意义。
自信应对,发出中国声音
我的第二段传播中国文化之旅在中东,年,再一次以对外汉语老师的身份,来到了富有独特历史文化的土耳其。
我在土耳其萨卡里亚省(Sakarya)的重点国际学校DOGAOKULLARI任教,为幼儿园,小学部的学生教授汉语,初中部学生辅导英语。DOGA学校是土耳其本国较有规模的私立学校,总部设在伊斯坦布尔,全国共有个校区,开设汉语课程的项目已经持续了7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图一、二为土耳其学校的汉语角;
图三、四为土耳其学生学习书法、筷子
面对三百多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初中生的跨度,在最初着实让自己吃不消,害怕小朋友听不懂我说的话,也担心会因为初中孩子的课准备不充分而气馁。一直期望每个班的课堂气氛都会像童话般欢乐生动又有趣,而现实中能做到如此却很难,也许下一秒在课堂上发生的就是孩子们到处乱跑,像一锅粥一样那么热闹。在一年的磨合当中,很开心最终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学生们很喜欢我的汉语课,学会了自己读拼音,用筷子夹东西,还有小朋友兴奋地盼望父母带他们去中国。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图一为与土耳其及世界大学生文化交流;
图二为与土耳其高中生演奏乐器;
图三四分别为土耳其小学生、幼儿园学生
在土耳其的一年,也结识了很多各国的年轻人。我们一起介绍自己的国家,分享异国工作的趣事,也相互照顾。离别时,我甚至可以用土耳其语和相遇的老师、学生、朋友道别。这些异国经历让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自律,在社会意识中也更能理解和包容周围发生的现象,不会因为失去什么而着急,相反,会加倍珍惜身边已经拥有的小幸福。-这一年,土耳其政局紧张新闻不断,动乱时常发生,我甚至亲身体会和经历了一场军事政变,深深感受到拥有和平是多么幸福。
我最开心的是,游学时在这些国家遇见的一切艺术,让我感觉自己充满期待幸福地活着。闲暇时候经常会当地的剧院看表演,非洲的部落歌舞热情奔放,土耳其的苏菲派旋转舞悠扬神秘,伊朗的西塔琴声一耳穿越回古波斯…这些民间的艺术就像上天恩赐的花儿,绽放在眼里,让我激动又感动。
因为文化的特别,我也变成了一个特别又有魅力的人。我还与乌干达、肯尼亚和土耳其的音乐人合作,写了三首当地音乐风格的原创歌曲,到现在听都是满满的回忆。每一次异国他乡的体验,都是一场心上的文化交流,挺珍贵的。
保持初心,讲述中国故事
在这些异国文化交流的经历里,最感动的是母校给我的关怀。非洲埃博拉疾病肆虐的时候,文学院的老师同学始终牵挂着我,给了我最大的关心和鼓励;土耳其发生军事政变时,多年未联系的学长学姐和老师都发信息问我安不安全。即使已经毕业好几年了,仍然可以在湖南大学北京治疗白癜风价钱白癜风诊疗经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jt/3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