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中国和印度,世界上两个人口超10亿的文明古国,在非洲大陆的较量如同火星撞地球,竞争渐呈白热化。回望历史,印度人深耕非洲迄今余年,先发优势明显;以私营为主体的国人规模化入非虽满打满算尚不足40年,却弯道超车势头正猛、咄咄逼人。不可否认,印商的非洲是故乡、语言相通、基本掌握与本土民众相交“密钥”和已全面渗透非洲经济社会等优势尚存,但华商的国内资本雄厚、产能互补性强等比较优势和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强劲支撑不可小视。综合分析,短时比肩印商尚待时日,然,放眼未来—扬长避短,华商超越印商将是必然,势不可挡。
在非洲:印度人根深叶茂,华商比肩尚待时日,但弯道超车将是必然
蔡立华
在非洲,有生意的地方就有印度人。
无论是在东南非、西非,还是中部非洲和北非,印度人驰骋非洲万平方公里疆土,独占外族人鳌头,成为“亚洲人”的代名词,不仅拥有巨额财富,在一些非洲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吼一句便“地动山摇”的味道。
不少在非经商的国人朋友有感于“阿三”在非洲的影响力、统治力,也多有不惑萦绕脑海,甚至不甘之绪常驻心头。
然,时至今日“阿三大爷依然是阿三爷!”
“阿三哥”为何能在非洲“唱主角”?
事出反常必有妖。
笔者以一孔之见,浅浅地侃侃这个话题。
01论时光--印人:曾卖非为奴,充当契工,三百年后苦尽甘来;华商:唯郑和舰队曾蜻蜓点水,近三十年方大举挺进
史载,年前后,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时,曾航行抵达东非的麻林迪(今肯尼亚),此后也在今天的索马里、坦桑尼亚等东非国家“打卡”,但均为“到此一游,”匆匆又匆匆。
至上世纪后期,随着中国制造的张力凸显,华商才携价廉物美商品闯荡非洲,开启“练摊”非洲的新时代。屈指算来,到今日也不过30多年。
但印度人就不一样了,未曾开言泪满面。总说“容我扶墙先哭上半晌,满是血泪和心酸。”
年,海盗强国荷兰殖民者入侵南非,面对开发非洲广袤土地繁重任务,也为规避黑人抱团抗争之“麻烦,”荷兰人买来印度奴隶“掺沙子。”自此印度先民入非迄今已是多年前了。
风水轮流转,劳工却一人。
随着西方势力强弱转换,英国人在19世纪初抵达了南非,不仅慢慢蚕食荷兰人地盘,还将势力范围逐渐延展至非洲东部和南部多个地区。
绵延百年,数十万印度契约劳工源源不断被送到了南非、肯尼亚、乌干达、毛里求斯、留尼汪岛、塞舌尔等非洲国家,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农场种植园等工作。
印度,这片人口密集的亚洲国家已然是英殖民体系中提供人力资源的最大源头,印人用汗水、泪水和心血为“日不落帝国”不懈地创造财富。
好在印度人的适应能力超强,也乐于接受新事物。契约结束后,绝部分印度劳工选择留在了非洲,扎下根来,并逐步建立了很多印度人聚集的社区,安居乐业。
印度独立以后,从本土移民到非洲的人员变得更加多元,从传统的劳工、农民到技术工人和商人,越来越多的印度人穿越印度洋集合于非洲,非洲终于成了印商的天下,枝繁叶茂。
02论初衷--印商:非洲是故乡,扎根不彷徨;华人:“我是非漂,”挥手作别时,除了money,我不带走一片云彩
行走非洲城市大街小巷,华商共同的感受:开豪车、住高墙高院豪宅的印商比比皆是、司空见惯。
印度boss更是遍布大街小巷的每个角落。租汽车、买纪念品、聘导游、买保险、租公寓……黑小哥一定屁颠屁颠跑去找老板,出来的也肯定是裹着大头巾、蓄着大胡子的印度人。
华人戏谑道:在非洲的一些城市扔下一堆砖头,砸伤10个老板,其中8个是印商。虽是笑话,一点不假。
其实在非洲,多数印度人已是印裔非洲人。他们走过了“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时期,已是印三代、四代了。
对印度人来说,他们早已把非洲当成了自己的国家,有着有别于华人的归属感、认同感。
在非洲一些城市,他们以自己是城市居民为傲,也有着本族人聚集的社区。如在南非德班就生活着万之众的印人。这里有印度寺庙、印度餐厅、印度美女……浓厚的文化氛围一点也不输印度本土。
印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代干给一代看,”从踏上非洲的那天起就不曾想着别离。尽管到今天他们也并没完全融入非洲,但他们却已很好掌握了与非洲人和平共处的平衡点。
然,华商同胞,绝大部分心底却排斥非洲,认为非洲的贫穷也罢、富裕也好,与己无关。虽然不少业绩斐然的华商也开着豪车、住着高墙大院的豪宅,但产权往往另有其主。
因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落叶归根”总在华人的耳畔回响,仿佛时时刻刻在召唤,“非漂”意识神一样存在。
不同的理念自然决定着不同的生存方式。
可喜的是,当下有越来越多华人体会到了一些非洲国家环境的宜居、生活的惬意,有意久居非洲或直接移民了。相信在遥远的未来,华裔非洲人队伍会不断壮大,将自由驰骋在非洲广袤的山山水水。
03论天赋—印商:母语一招鲜,吃遍非洲天;华商:文化迥异沟壑深,事倍功半恼人心
一位在非经商、中文呱呱叫的印商一次开玩笑说:“你们中国人现在非洲吃的亏,我们先辈也曾有过,只是我们在语言上有些优势,很短时间就解决了,所以,现在我们是非洲人了,你们依然是中国人!”
的确,相比于印商,华商闯荡非洲语言是首要的障碍。在处理与当地人关系上,华商明显也要比印度人水平差一大截。何况在非洲即便在法语区国家,中上层人员,也基本通晓英语,交流都要简单的多。
语言优势不仅能高效交流,更容易形成区域竞争力。如在毛里求斯,印商的绝对优势华商至今也难以撼动。在这个印裔人口占比超70%的国家,不仅一直由印人执政掌权,而且印度文化已渗透到方方面面,外族参与如“九天揽月。”
从换钱的金店、卖日用品的杂货铺,到药店和卖电子产品的数码商店,印度人几乎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影响力非常强大。
特别是在非洲一些高利润、高回报的行业,印商身影处处闪现。如印度医药巨头CIPLA公司,不仅在当地开设药厂,直接生产药品,还组建大型医药批发企业,形成了垄断优势。又如电脑数码产品生意,也几乎被印度人垄断。
印商既是华商追赶的目标,更是直接的竞争对手。
04论种族—印商:教义促相容,兄弟一家亲;华商:一人可称龙,多人却成虫
其实,印商与国人有相似之处,如能吃苦、相对勤劳、爱储蓄。当他们把生意做到一定规模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在印度的七大姑八大姨亲戚带到非洲,安置在他们的公司或子公司中,通过家族、亲缘关系来保证生意的安全性。
印度人骨子里认为,非洲当地人不可信。为此,一般在涉及商业机密的重要岗位,全都是他们自己的印度亲戚和朋友。
印商就是利用他们种族之间的关系,经营着大大小小的生意,在整个非洲大陆铺就了一张庞大而周密的网络。
印度教虽然颇受非议,但它的凝聚力不可小视。不夸张地说,印人团结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共同的宗教信赖和文化,他们的教堂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如印人内部相互矛盾时,往往是关起门来友好和平解决;当产生外部矛盾时,他们会团结一致先把外面的搞定,再解决内部问题。
又如在非洲很多国家生活着为数不少的印裔平民甚至是需要人接济的贫民。这些人,不管怎么样,他们都可以从自己种姓的印度庙里得到生存食物和基本的照顾,绝不会倒毙街头。
但是,在非洲,华商很难做到如此。
曾几何时,华商间一哄而起、恶意竞争,价格PK战此起彼伏,“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事件频频发生,甚至暗中指使恶势力残害同胞,无恶不作;至于不依法经营、不维护华商乃至国家形象等,乱象丛生。
一盘散沙。部分华商外战外行、内战内行,劣根性令人作呕、深恶痛绝。
时下尽管有华商会、和统会等组织规范,形势有较大改观,但要从根本解决问题,尚需时日。
05论性格—印商:非暴力与不合作,参政议政当先锋;华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要说在非洲印商与华商最大的不同,不得不说性格表现迥异。
世人普遍认为:印人多自负,愿陶醉在自吹自擂、自欺欺人的虚幻梦里。
据说在印度边境口岸竖立着不少巨型广告牌,上面无不醒目地写着:“你已经进入了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
这种自负的个性,意外的为他们在非洲带来了引以为傲的政治资本。
同为殖民地国家,印度在非洲大力输出他们的斗争哲学。上世纪中叶,为了帮助非洲人民独立,也为了自己在非洲的利益最大化,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支援非洲人民的民主独立和种族平权。
如印度移民在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等地成立了东非印度移民协会,通过非暴力不合作、示威游行等方式为非洲反殖民运动摇旗呐喊,与非洲民众一起反抗西方的殖民统治。
在反种族歧视方面,针对非洲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南非,印度更是挑头将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问题提交到联合国大会上讨论,并种南非实施了贸易禁运,用实际行动向南非施加压力。
正是在帮助非洲国家实现独立和解除种族歧视之后,印度移民在非洲的影响力和地位陡升。
尤其是曼德拉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后,印度人在南非的政治地位攀至高点。在其执政期间,就有多位印度裔南非人成为南非高官。
除了南非,在东部和南部非洲的很多国家,印裔也都取得了很高的政治和经济成就,多位印裔担任政府要职。同时,还有几位印裔大家族控制了肯尼亚等多个东非国家的制造业和零售业市场。
反观华商,无论进入非洲时间长短,也无论成功与否,华商参与非洲政治意向为零,甘当“局外人”袖手旁观,因此,非洲政坛华商话语权悄然无声,也“轻于鸿毛!”
06论前景—印商:华商紧逼“我自岿然不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华商:“大本营”强力支撑,弯道超车不可阻挡
目前,约有万印度血统的人在非洲生活,占非洲侨民总数的12%。华人数量约为其1/2,但侨民微乎其微。
几代人的沉淀,几代人的打拼,印商无可争议的成为了非洲最有影响力的外来族群。他们垄断了很多非洲国家的工商业,积累了惊人的财富,有一大批的亿万富翁。
同样,在非洲土生土长的印度人,熟悉当地的生态文化,对黑人的驾驭有着超强的能力,而且对当地市场了解透彻,先发优势客观存在,也倍受一些非洲国家尊重。
如乌干达前总统阿明,曾下令驱逐乌干达境内所有的印商。但印人的全体离开使得乌干达工商业瞬间全线瘫痪,人们生活陷入“黑洞,”无奈之下乌政府不得不又把这些印商人请回来,归还他们的财产。
先发优势的存在,并已转型走向高端投资领域的印商对华人当下的步步“围剿”表面上心态平和,看似不经意,但略有危机感。
尤其在零售业领域,很多城市早先的印度商业街,几年之内就渐渐淹没在浙商的汪洋大海之中,变成了唐人街。
客观分析,在非洲的国人目前大多还处于静静做生意、悄悄数钞票的阶段,而印人早就大规模置地建房,大兴土木,大模大样享受生活了。在非洲大地上,随眼可见印人的大庄园别墅,城市中心大片绿地的板球场、同乡会所、宏伟华丽的印度教堂,规模宏大的工厂厂房等。
但华商的后发优势强劲。一方面得益于国之强盛,资本和制造业比较优势明显;二是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建立,成为华商突飞猛进、遍地开花的基石和定海神针。全方位、全领域延伸,华商实现弯道超车势不可挡。
奋力奔跑吧!华商,曙光在前头,胜利在招手!
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dl/6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