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坎帕拉  >> 坎帕拉地理 >> 正文 >> 正文

竹藤产业,架起南南合作之桥

来源:坎帕拉 时间:2020/11/11

 

 

  竹藤是全球重要的两种非木质森林资源,不仅分布广、生长快、用途广,而且有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今年11月6日,是国际竹藤组织成立23周年。该组织致力于竹藤资源可持续发展,是第一个在中国设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持续支持国际竹藤组织工作,中国竹产业的先进技术经验加快走向世界,竹藤产业成为促进南南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

  “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千百年来,中国人爱竹、颂竹,留下了无数关于竹的诗词文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瑰丽的一部分。竹不仅具有精神内涵,也是一种极为实用的资源。苏东坡曾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耶?”

  中国是世界上认识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除了沿用千年的竹制日用品,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竹子的功能也得到延展:充满质感的竹制鼠标键盘,透气亲肤的竹纤维衣服,能够“以竹代钢”的竹制车厢底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竹产业向精加工转变,竹产品开始走向高端化,竹产业年产值近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林业四大朝阳产业之一。

  从全球来看,竹资源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按地理分布可分为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与竹功用类似的藤是一种棕榈类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及其邻近地区。这些地区多发展中国家,竹藤成为南南交流合作的天然载体,竹藤产业的潜力逐渐被挖掘。

  绿色发展的新选择

  近日,一场有关竹炭的专题研讨会在“云端”举行。在国际竹藤组织的主持下,埃塞俄比亚竹制品企业家阿达内同来自浙江农林大学和国际竹藤中心的中国专家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研讨竹炭能源的推广和发展。“中国专家水平真高。”会后,阿达内竖起了大拇指:“这次网络研讨会让我学到很多关于竹炭和竹颗粒燃料的新知识,看到了新商机,希望能进一步向中国专家学习。”

  竹炭在非洲市场不小。长期以来,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农村主要以砍伐木材作为燃料,对森林造成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木炭燃烧还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对气候造成不利影响。相较而言,竹子是一种高效燃料来源,可制成炭,是木炭的良好替代。竹子的木质茎生长迅速,可以年年砍伐、年年更新。此外,竹炭具有吸附浮游物质、自动调湿等作用,可用于材料工业、建筑涂料加工、食品工业等,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在乌干达,当地企业家那巴韦西也嗅到了竹子的商机,于年创立了神竹公司,主要生产竹苗和竹炭。同年,由国际竹藤组织和中国、荷兰政府合作的“东非竹产业价值链开发项目”正式启动,神竹公司积极参与。该项目旨在帮助东非国家发掘本土竹资源潜力,通过竹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应对环境退化和消除贫困。

  “我们的产品很有竞争力。”那巴韦西和记者算起了账:在首都坎帕拉,一袋50公斤的木炭售价为27美元,而同样重量的竹炭售价仅为其一半。不仅如此,竹炭更耐烧,这大大减少了民众生火做饭的经济压力。许多当地农民了解到竹子的奇妙用途后,开始索取竹苗种植,更多树木被保留下来,许多荒地变成了竹林。

  同样在“东非竹产业价值链开发项目”的支持下,阿达内的公司将发展重点放在了竹制品上。他的企业最初用人工生产竹香芯,但竞争力不强。后来,他来到中国学习技术、引进机器,拓展了竹制品生产种类,如牙签、竹帘、竹地板、竹纸等,大大提高了企业收入。竹炭生产则能充分利用竹子的边角废料,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效益。

  在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提出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并将“建设中非竹子中心,帮助非洲开发竹藤产业”作为措施之一。据悉,中方将在埃塞俄比亚援建中非竹子中心,开展综合科研和培训,帮助非洲开发竹藤产业。埃塞俄比亚拥有竹林面积约万公顷,占非洲竹资源的67%左右。该国环境、森林和气候变化委员会高级林业专家文蒂姆表示:“在中国的学习让我对非洲的竹子产业充满信心。现在,埃塞俄比亚已经正式实施首个竹子开发和利用战略,以促进绿色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脱贫致富的新技能

  在加纳库马西市动物园附近的商业街上,40多岁的尼那莫雷·奥比巴正在竹器店里打造家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游客虽然比往常少了很多,但附近的居民常来光顾。他制作出售桌椅、沙发、床等各类竹藤制品,还能按照客户要求定做。从年学艺算起,奥比巴在这一行已经干了30年,是当地有名的手工艺人。

  “过去,我做的竹家具都是直接出售,通过学习,我发现了精加工的重要性。对家具进行打磨、抛光、上漆,不仅让外观更漂亮,还可以提升家具的强度和寿命。”奥比巴告诉记者,自从参加了国际竹藤组织和中国的合作培训项目后,他的技艺得到很大提高,收入也大大增加。

  奥比巴的朋友乔治·萨尔朋来自加纳博诺省,也是一名竹制品手艺人,他参加了年在中国四川省青神县举行的培训。“中国师傅技艺高超,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我用两个月时间学会了立体竹编、平面竹编、竹家具制作等技术。当时真舍不得离开!”

  过去两年,中国的竹艺专家专程来到加纳开展培训,让当地从业者在国内就能学到技术。在中国接受培训后,萨尔朋自己也当上了师傅:“我在家乡向村民宣传竹子的神奇,现在已经收了35个徒弟,他们也都有了自己的买卖。我希望把从中国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年轻人,让他们获得谋生技能。”

  在非洲,有许多像奥比巴和萨尔朋一样的手艺人得到国际竹藤组织“非洲生计发展项目”的帮助。该项目得到中国大力支持,旨在以技术培训帮助非洲小农户参与到竹产品价值链中。加纳土地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班尼托·奥乌苏—比奥高度评价中非在竹产业上的教育培训合作:“希望更多加纳人能从中国学到竹制品加工技术和经验,为加纳和非洲的竹藤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随着竹产品的商业开发兴起,竹子种植者和采伐者也迎来机遇。在加纳,为了避免野生竹林在砍伐时遭到破坏,影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际竹藤组织利用中国经验,面向加纳农村地区提供收割技术培训。目前,已有近百名农户接受培训,学习保护、种植、采伐、管理竹林。

“直通非洲”

中非合作信息权威发布平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dl/55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