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老乡在这里生活得非常快乐,我改变了主意,决定帮助他们。”20年前,河北省保定市外贸局局长刘建军,率领经贸考察团到非洲为保定产品找销路,却意外接到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的请求,希望他劝赞比西河北岸一群签证已过期的保定人回国。结果刘建军改变了主意,帮他们续签了护照,还帮他们把妻子和孩子接了过来,并派了两名老师创办了非洲保定村子弟小学,还派了两名医护人员,办了非洲保定村医疗所。
世界华人联合会(总会)常务副主席、中非经济贸易促进会会长刘建军在保定家中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大公报摄
一年后,刘建军第二次来到非洲,发现赞比西河畔的这个小村庄,由几十人发展到多人。有村长,有会计,男种菜,女种花,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三万美元。刘建军就问:“这地方叫什么名字?”他们说:“当地土语叫蜂窝,意思是‘白天干活,晚上回来’”。刘建军说:“这名字不好,我建议叫保定村。”大家一听就鼓掌,保定村就这样传到国内。
刘建军说:“保定村并不是中国意义上的村庄,形态各不相同。起初,就是一个老板或几个老板组织的一个同乡企业生产社区,慢慢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中国人居部落,有点像北京的温州村、美国的唐人街。现在的保定村,保定人并不占多数,大都是来自中国各地的非洲创业者。”
作为民间经贸合作新模式,保定村很快被模仿拷贝,如今“保定村”已发展到28个,分布在非洲七个国家,最大的一个在乌干达,有1.7万中国人。这28个非洲保定村,吸引了近十万中国农民在这里从事种植、加工和商贸活动,渐成“一带一路”上独特的风景。
“赶集问价”拓外贸
刘建军:“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从保定易县县长调任保定市外贸局局长,正赶上东南亚金融危机,保定市外贸出口下降一大半。当时市领导召集干部开会,动员全市人民共同抗御这场灾难,我作为外贸局局长压力特别大。”刘建军问北京的老朋友,哪些国家没有遭遇金融危机?朋友说,越是落后的国家影响越小。
于是,刘建军组织了一个外贸考察团,年走进了非洲。对于非洲他们都比较陌生,也没有什么关系和路子,就用最笨的办法,看超市问价格。
晚上开商品信息碰头会,河北容城服装厂一个老板说,他发现一件儿童服装标价元(人民币,下同)。实际上一件成本也就30元多点儿,40元肯定能做。”第二天,刘建军找到超市的老板,提出给他供货,每套童装元。老板感到很惊讶。
所谓考察,就是“赶集问价”。同样的商品,比较非洲当地与中国国内的价格。考察的结果是:非洲比想像中好得多,许多商品卖得比中国贵得多。这次考察获得意外收获,他们一下订了71个集装箱商品。第二年,保定外贸出口逆市增长16%。
教非洲人种粮种菜
刘建军坦言:“有报道说我创建了非洲保定村,这个说法不准确。确切地说,我是非洲保定村的发现者。”
刘建军与非洲保定村村民及非洲朋友合影。中非经济贸易促进会供图
年,保定农民跟北京一家建筑公司到赞比亚修水坝,工程结束了,他们却不想走。他们发现当地水源丰富,土地肥沃。但是,当地人种植观念和生活方式还很原始。比如,玉米成熟了不收割,吃多少掰多少。要继续种植,就从干枯的玉米秆上掰一个玉米棒,剥下玉米粒,用脚在老玉米秆旁边扒一个小坑下种,没有垄,种哪算哪。
保定农民在当地学会了法语,教非洲朋友种粮、种菜、烧砖,与当地人成了朋友。保定农民发现,当地一斤白菜两美元,一斤葱一美元,黄瓜一斤两美元,一年可以收获三季水稻。有的在非洲的土地上种花,法国礼品公司开着飞机直接到地头收购,采摘一次收入多美元。
刘建军到非洲保定村温室大棚了解蔬菜生长情况。中非经济贸易促进会供图
刘建军发现保定老乡在当地生活得非常快乐,才决定帮助他们续签了护照,并协助在村里创办了小学以及医疗所。
胡德平赠十六字注入“中国芯”“我们从输出劳力,到输出老板,从经济发展到文化交融。不仅把山东海登玉米、袁隆平杂交稻等,最好的种子带到非洲,还把中国最好的农业机械和种植技术教给当地人。”
经媒体报道,非洲保定村受到国内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ys/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