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各位淀粉们晚上好呀!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学长的历史的一些学习技巧和心得,一起跟着小编的步伐来康康吧!
最丰满的理想:“放纵的高一,高二把历史书背了五遍,高三去了北大。”最骨感的现实:“死在了背第一遍书的时候。”口诀篇1、14个沿海开放城市:“听闻您父亲逛大连,天南海北宴请咱”听闻(温州)您(宁波)父(福州)亲(青岛)逛(广州)大(大连)连(连云港),天(天津)南(南通)海(上海)北(北海)宴(烟台)请(秦皇岛)咱(湛江)2、4个经济特区:“生下猪头”深圳厦门珠海汕头3、马克思生卒年:-“马克思一爬一爬的爬山去了”4、工业革命因素分析角度:老(劳动力)子(资本)是(市场)柯(科技)震(政治)东(自行忽略……)5、佛罗伦萨的主色调:粉红白绿参照意大利国旗6、八国联军饿的话,每日熬一鹰饿(俄)的(德)话(法),每(美)日(日)熬(奥)一(意)鹰(英)口诀是一种记忆固化,对担心记混琐碎记忆有用,比如十四个毫无逻辑的城市你不用口诀背清楚得多少时间?背出来了考试就纠不纠结记混了?细节知识要不要背?别的地方俺不知道,浙江想考高分都会去背,大家按高考导向来吧理解记忆1、中华苏维埃建立时间记不住?——联系九一八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不抵抗的策略,中共随即提出你不抵抗我抵抗,并宣布不抵抗的国民政府不能代表国家,是不合法的,所以在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带领人民,守土卫国!2、政事堂建立时间是唐还是宋?——联系三省六部唐朝三省六部制中,门下省有权驳回中书省的诏书,文书的重复往来会延误政令并导致效率的低下。诏旨老是被驳回,中书省表示内心很受伤,索性在作决策前先去门下省、大家商量一下再拟诏书,于是有了政事堂3、新中国火箭技术排序年份记不住?先有火箭提供运力再有技术的运用,先有卫星发射能力,再着手解决载人卫星发射能力。提供运力的是“运载火箭技术”,有实际科研、实用价值的是“空间技术”。4、棉纺织业发明记忆逻辑背景:英国圈地运动为城市工厂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羊毛等原料,前者通过大工厂制消化,后者通过技术革新消化逻辑:圈地运动提高羊毛和纱丝产量(传统织布做不过来)—飞梭(提高织布效率,引发纱荒)—珍妮纺纱机(提高纺纱效率,但质量不高)—水力纺纱机(改善了质量,产量又有所下降)—骡机(产量质量都高),不要求记忆5、一战美国参战时间记不住——联系十月革命年美国参战以后,德国无力对付东线这个打不死的小强,德皇“威廉二世”就派专列送列宁回国领导起义,这才有了十月革命(野史记载,德皇亲笔预祝“旅途顺利,革命成功”)6、如何理解梭伦改革这哥们最大的特点是“既不偏袒贵族,也不纵容平民”,但他并不是一个恪守中立的理想主义政客,而是一个商人政客,其所有政策的最终受益者都是工商业者。把握这个点很多理解性的题目就能做了7、选官制度的变革逻辑世官制—战国军功爵制(有打仗需求,靠血缘选的不靠谱)—汉武帝察举制(盛世武将功高盖主要出事,利用董仲舒的彩虹屁以文制武)—魏晋九品中正制(曹丕想当皇帝,得拍拍大士族马屁)—隋设科举(隋炀帝发明考试,日常被调侃,好记滴很)8、对内改革逻辑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不知道怎么改)—十二届三中全会(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没有摆脱资和社的束缚)—南方谈话/十四大(确定市场经济)—十五大(再深化,提出非公有制)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区分:前者侧重允许商品买卖,后者侧重资源配置。老王能否拿自家面粉摊煎饼卖归商品经济范畴,能不能买国家的面粉来摊煎饼属于市场经济范畴实行商品经济的原因:知青返城加上大包干之后出现大量劳动力无法安置就业,遂允许自由买卖,自谋生路贺舒婷学姐励志的文风曾多次在我备考焦虑和彷徨时给予我鼓舞,但当我以一个考完历史而且考得还不错的角度再回去看这篇文章,更多的是产生了共鸣(当然不是考上北大这块),但很多时候要产生共鸣需要有前提条件的,比如这句话:“上课跟牢老师的节奏”这句话应该所有高考考生都听过,这是一句“最大的实话”,也是一句“最大的废话”。要想跟牢老师的节奏必须要有一个优秀并且适合自己的老师,成绩好的同学大部分都是遇见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好老师,所以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出这句话,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要遇见好并且适合自己的老师并不容易。非常荣幸,感谢母校给予的资源,自己遇到了三个非常优秀的历史老师,但我只有在第三个老师手中得到了升华。第一个老师,自己的孩子是清华的,带的班级每一届都是第一,当然优秀。但与我而言,她节奏太快,我学的非常累,从而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时的我,不管是名次还是学习态度都沦为了“亲生巨婴”第二个老师,我说我要提前选考想得到他的帮助,他非常热心(而且是不收钱的那种),有问必答,但他实在太忙,尽管每一题都讲得特别好,但由于没法给我系统梳理体系,让我总有一种不得要领的感觉。这个阶段,外人看来我很努力,其实我知道效率很低。第三个老师,讲真,因为我们之间配合的默契,只用了5个半天,把所有选考加试内容梳理完(都是上午梳理下午背诵),这个时候就开始打鸡血了,能做到每天背到天旋地转但很充实。至此,我的历史备考进入快车道,并在选考前模拟(高二考高三年级第一)和最终成绩(整个高二物化生政史地六门所有提前选考生的最高分)上被封为“别人家的孩子”。如果我是直接遇上第三个老师,我也会跟学弟学妹说要跟牢老师的节奏。但现在我知道,这句大实话做起来真不容易。我知道,上面的干货其实只是一种“战术动作”级别的捷径,可能会为崇尚多读书提升成绩的同学所不齿,但用处还是有一些的吧。
学长寄语
大家都说历史学习要靠理解,窃以为,理解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指逻辑理解,即弄清楚史实之间的关联,通史逻辑能帮助掌握方向,小事件之间的关系也能辅助记忆;另外一个是具象理解,也就是把抽象的话转换成具象、富有画面感的内容,告诉大家一个隐藏副本,历史课本每一个枯燥的意义都蕴含着一个深情并茂的小故事哦~想弄懂逻辑纵论古今天下事的,请锁定定哥!最后祝新鲜的小淀粉都能金榜题名!!!
好啦,今天的经验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你喜欢的这篇文章话,就给我们“点在看”、“转发”、“留言”三连吧~我们明天再会!想要更多有用的提分资料,就来定哥熊猫屋吧~
编辑:杨轶文章:AE历史文章转自知乎获得作者授权“历史如何考高分”独家发布扫码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ys/5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