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苏丹简史
姜恒昆、周军
(三)
第一次内战(-年)
(下)
阿尼亚尼亚运动各政治派别并不团结。年将总部迁到乌干达坎帕拉后,萨努领导人间的竞争开始公开化。约瑟夫·奥杜胡和威廉·邓就解放运动的名称争执不下。缺席年11月7-16日在坎帕拉举行的全国大会后,威廉·邓失去了秘书长职位。阿格雷·杰登代表解放运动首次正式宣布运动的目标是争取南方独立,可不幸的是此时萨努领导人间的竞争达到了顶峰。在苏丹政府释放出愿与反叛运动就联邦制举行和谈的信号时,威廉·邓做出积极回应,与萨努其他成员脱离关系并在喀土穆组建了政党。此后,萨努分裂为倡导联邦制的萨努-国内派(SANU-inside)和倡导南方完全独立的萨努-流亡派(SANU-exile)。但是,威廉·邓的离去并未阻止萨努-流亡派的内部竞争。年约瑟夫·奥杜胡脱离该派并建立阿扎尼亚解放阵线(AzaniaLiberationFront,ALF),萨努-流亡派开始解体。年8月奥杜胡和杰登联合成立苏丹非洲解放阵线(SudanAfricanLiberationFront,SALF)。
阿尼亚尼亚领导人认为继续在国外流亡会加剧运动的内部竞争。为解决这一问题,运动总部在年先由坎帕拉迁到赤道省的罗米利里亚(Lomiliria),后又迁至靠近刚果边界的安古恩迪里(Angundiri)。为了统一阿尼亚尼亚运动的政治和军事派别,年8月15日阿尼亚尼亚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在安古恩迪里召开大会。大会确定阿尼亚尼亚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南苏丹独立,并做出建立政治和军事派别合一的组织,建立苏丹南方临时政府,每年定期举行大会等决议。安古恩迪里大会在文件上似乎解决了运动内部的竞争问题,但现实中的领导人之争依旧持续。事实上,这些领导人反对运动主席阿格雷·杰登按安古恩迪里大会决议召开年的大会。在阿格雷·杰登逃往内罗毕后,运动出现了政治领导真空。
年3月29日阿尼亚尼亚运动在巴尔格-宾迪(Balgo-Bindi)召开大会。除少数变动外(如苏丹南方临时政府更名为尼罗临时政府),巴尔格-宾迪大会几乎是安古恩迪里大会的翻版。由于临时政府中的大部分人都来自加扎勒河地区和上尼罗地区,尤其是来自丁卡族和努尔族,愤怒的赤道人组建了自己的政府。在阿赞德人的支持下,迈克尔·特维里(MachaelTawili)拒绝承认尼罗临时政府,并建立了苏维共和国(SueRepublic)及苏伊河革命政府(SueRiverRevolutionaryGovernment)。年下半年,阿玛迪奥·塔丰(AmadeoTafeng)将军又建立了自己的政府——阿尼迪革命政府(AnyidiRevolutionaryGovernment)。除南方境内的这三个政府外,伊兹伯恩·蒙迪里(IzboneMendiri)还在境外建立了苏丹阿扎尼亚流亡政府(AzaniaGovernment)。
直到年7月拉古宣布成立南苏丹解放运动(SouthSudanLiberationMovement,SSLM),阿尼亚尼亚运动的分裂才告一段落,而拉古本人则在以色列的军事支持下成为运动的总指挥。摄于拉古的军事实力,从年7月3日尼罗临时政府解散开始,南方的政治家们先后解散各自的政府,并宣布支持拉古。拉古领导地位的确立,使苏丹政府得以与一个能代表南方利益的组织达成协议,南北和平进程由此加快。
年后,南北冲突规模扩大,在接下来的两年逐步升温,并因年7月北方对朱巴和瓦乌平民的大屠杀而达到高峰。随着年的托里特大屠杀和北方空军在南非的大规模使用,冲突再次达到高峰。在-年间,南方大多数地区被阿尼亚尼亚及其同盟约瑟夫·拉古领导的南部苏丹解放运动(SouthernSudanLiberationMovement)和阿戈雷·杰登和威廉·邓领导的萨努所攻占。这些反叛运动寻求南方同喀土穆的彻底独立,而北方各届政府则用残酷的镇压和加速伊斯兰-阿拉伯化进程来回应南方的独立要求。
年10月,阿布德专制政权被推翻,继任政权是以希尔·哈提姆·哈里发(Sirral-Khatimal-Khalifa)为总理的过渡政府。哈里发是一个无党派教育家,有着丰富的南方经验和对南方问题的同情心。他一改前政府的高压政策,确认南北的传统与文化差别不能通过暴力手段解决,并积极倡导南北和谈。在哈里发的艰苦努力下,南北圆桌会议于年召开。然而,由于当时能左右苏丹形势的北方政党忙于竞选,无心和谈,加之南方各派意见不一,尤其是阿尼亚尼亚未被邀请参加谈判,圆桌会议及其后续的12人委员会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
年大选上台的民族联合党(NationalUnionistParty)、乌玛党(UmmaParty)和穆斯林兄弟会(MuslimBrotherhood)联合政府继续奉行对南方的歧视和高压政策,认为在南方进行的战争是反对分裂企图的战争。联合政府不惜大肆举借外债,为派往南方的军队增加军饷和扩充军备,决心彻底消灭南部“叛乱分子”。年5月,北方各政党发表联合声明,称已就宪法问题达成协议:苏丹宪法即为伊斯兰教法;永久宪法将于6个月内颁布。该声明立即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和声讨,为尼迈里(GaafarMohammedNimeri)的政变上台打下了基础。
年10月,尼迈里建立了包括南方人在内的民主共和国政府。新政府阻止了伊斯兰教法的颁布,取缔了北方政党,为南北和解扫清了障碍。年11月9日,尼迈里政府开始同阿尼亚尼亚领导人约瑟夫·拉古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秘密谈判。由于双方均有诚意,秘密谈判在年2月16日转为正式谈判。2月27日,尼迈里同拉古签署了《亚的斯亚贝巴协定》。协定准予南方成为苏丹民主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地区,在内部事务上实行自治,并答应允许南方人在中央政府发挥更大作用。长达17年的第一次内战基本结束,但内战让苏丹付出了可怕的代价:50多万南方人死于战争,南部遭到了极大破坏;北方也因战争而付出了高昂经济代价。自此,苏丹开始了为期11年的不稳定和平。
*节选自姜恒昆的硕士论文“保持统一还是走向分裂——苏丹内战研究”,周军补充了部分内容。
姜恒昆,史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研究人员,长期从事中非关系和非洲问题,特别是苏丹和南苏丹问题研究;周军,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博士生,主要从事苏丹和南苏丹问题研究。
声明: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本文。
------------------------------------
“南苏丹研究小组”,是以研究南苏丹的中国学者和在南苏丹的中国企业及其它中资机构中对南苏丹研究感兴趣的员工为主体,组成的一个非正式民间研究组织。本研究小组的宗旨是推动学者和在南中资机构及人员间的良性互动,加深涉南机构和人员对南苏丹和中南关系的了解和认识。欢迎有研究能力和兴趣的朋友加入本研究小组(联系方式:QQ-;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北京白癜风的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ys/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