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坎帕拉  >> 坎帕拉饮食 >> 正文 >> 正文

在中乌干达医院执行援外医疗任务的

来源:坎帕拉 时间:2020/7/30
7月14日,乌干达第一大报《新愿景报》用英文刊登了第20批中国援乌医疗队队员、医院医生李侠的文章《医院执行援外医疗任务的日子里》。原文如下:由中国政医院坐落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纳古鲁地区。医院于年落成,设内外科、产科、儿科、手术室、血库和放射科等科室,有张住院床位,日均门诊超过人次。医院主要为乌民众服务,患者必要的检查及药物均由中乌两国政府等免费提供,医院现由乌卫生部和坎帕拉市政部联合管理。李侠医生医院传染病门诊开展工作作为第20批中国援乌医疗队队员及队中唯一的传染科(内科)医生,我有幸和其他队员一道,自年10月起医院工作。我每周工作4天,分别在艾滋病门诊、结核病门诊和青少年疾病等门诊接诊。医院同事们的大力协助下负责传染病门诊患者筛查、诊治、随访和并发症处理工作并提出诊疗建议,同时向乌干达同行分享中国常见传染病诊疗现状,推动双方健康卫生交流和信息互通。在乌干达出现新冠肺炎病例前,我已医院累计接诊患者逾千人次。我还和乌方同事达成了科研合作初步意向,期待未来能在艾滋病和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规范管理等方向进一步开展深入合作。医防结合在传染病防控体系中非常重要,培养公众良好的公共卫生观念则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乌干达有一定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基础,中国援乌医疗队的加入能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增强健康教育效果和影响力。我曾多次同当地同事们一道,开展纳古鲁地区的初级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外展活动,包括赴纳古鲁小学、面向各年级学生开展“手卫生”、“性健康”和“品格培养”等拓展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健康知识。孩子们积极热情地接纳了我这名中国医生,他们充满阳光的话语和笑脸给我留下了美好记忆,也有助于我更直观地了解当地文化。李侠医生和小学生们在一起我和援乌医疗队其他队员身处异国,远离亲人,需要克服诸多实际困难。但与此同时,我也时时从当地同事及患者身上收获友善、温暖和感动。我不会忘记刚抵乌开展临床工作第一天,医院里“迷路”时,一名当地护士马上走过来问“你好,‘中国医生’!你要去哪里?我带你去!”;不会忘记问我“会不会想家”并同我分享中国歌曲、而我却未能记住面孔的当地同事。我不会忘记,每当遇到不会说英文的当地患者时,旁边总会有人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我来帮‘中国医生’翻译!”;不会忘记在候诊时主动教我当地卢干达语常用词汇的患者;不会忘记偷偷给我做鬼脸、就诊结束时向我微笑致谢的小朋友;也不会忘记在我学习制作当地美食“香蕉饭(Matokee)”时,总是非常细致地进行远程电话指导的乌干达朋友们……我更不会忘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时刻关心我们医疗队员安全与健康的护士长贝蒂和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的科室主任约瑟夫。他们友好善良并怀着一颗“医者仁心”,时刻鼓励着我为乌干达患者多服务、服好务。李侠医生和医院同事在一起中国援乌医疗队是所有中国援乌医务人员近40年来精心打造的一块“金字招牌”,是推动构建中乌命运共同体理念生动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年首批中国医疗队赴医院至今,中乌两国医生之间、医生和患者之间已真正实现“民心相通、守望相助”。我们第20批中国援乌医疗队的每一名队员都将继承优良传统,尽己所能,用心和爱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非医疗队精神。Webbale!(卢干达语,意为“谢谢!”)(作者为第20批中国援乌干达医疗队队员李侠,派出前系医院医生。)

“直通非洲”

中非合作信息权威发布平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ys/45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