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坎帕拉  >> 坎帕拉特产 >> 正文 >> 正文

奔袭公里解救人,以军突袭乌

来源:坎帕拉 时间:2021/3/23

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以色列特种部队突袭乌干达恩培德机场解救人质事件,是世界特种作战史上非常经典的战例。以此为原型,曾经至少拍摄过3部电影,即《恩培德的胜利》、《奇袭恩培德》,以及《约纳坦行动》(也翻译为《雷霆行动》)。

年3月,又一部以此题材拍摄的影片《在恩培德的七天》上映。该影片以一种更为复杂的情怀刻画这些劫机者,特别是其中的一男一女2名德国劫机者,表现出一定的人性特点。

影片《在恩培德的七天》宣传海报

影片内容概要

年6月27日,法航航班在希腊雅典转机后再度起飞,飞机上共有名乘客,其中包括83名以色列人。飞机起飞后不久,被以博泽为首的4名恐怖分子劫持。这4名恐怖分子包括一男一女2名德国人和2名阿拉伯人。他们控制飞机后,逼迫驾驶员改变飞行目的地,飞向利比亚的班加西机场。4名劫机者企图利用劫机事件提高组织的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同时以飞机上的乘客交换被以色列关押的同伴。这些劫机者曾在也门接受训练,并与巴解组织有紧密联系。

在班加西机场,一名谎称怀孕将要流产的英国女人质被博泽释放,证明博泽并不想伤害这些人质,只是想利用他们作为筹码,逼以色列政府就范。由于利比亚拒绝让这架飞机停留,航班在班加西机场加油之后,飞向乌干达恩德培机场。乌干达总统阿明支持巴解组织,容留了飞机和机上的所有人员。

影片中的恐怖分子并非穷凶极恶,他们甚至允许人质中的孩子们在机场踢球

第二天,所有乘客都被迫转移到机场的老航站楼。博泽还对其中一位有些失控的德国老妇人进行安慰,使其稍微平静了下来。

第三天,以贾贝尔为首的恐怖分子开始接手现场,并将所有犹太人单独关押到老航站楼的一个房间内。同时,以色列军方开始制定突袭计划,以备不测时加以实施。劫机者向以色列政府提出,用机上乘客交换被以色列关押的52名同伴。

由于恩培德机场距离以色列km,以色列总理拉宾感到采取军事行动风险太大,倾向于与劫机者进行谈判。国防部长西蒙·佩雷斯对此表示反对,并继续制定武力突击行动方案。在此紧急情况下,以色列军方内部也存在不同看法,认为武力突击很可能造成严重损失。

影片中,恐怖分子用F1手榴弹威胁机组人员

第四天,在貌似中立的阿明总统建议下,劫机者释放了部分非犹太人质,以减轻机场管理的压力。但同时,劫机者又威胁犹太人质说,如果以色列政府在最后期限之前不同意谈判,将每24小时枪杀2名犹太孩子。

第五天,得不到以色列政府如何解决人质危机信息的被劫持者家属们群情激愤,他们冲破军警阻拦,冲入政府大楼要求见总理。在这一压力下,拉宾决定开始与劫机者谈判。经过互通,恐怖分子同意将最后期限延后。博泽认为自己取得胜利,迫使从不与恐怖分子谈判的以色列政府投降了,而贾贝尔却一直认为以色列可能会派遣部队打上门来。在看押人质的过程中,博泽与飞机机械师交流比较多,逐渐了解了对方的想法并开始有些同情这些人质。

第六天,虽然还没有得到政府的行动许可,但以军特种部队仍然在加紧进行训练。也就在这一天,以色列政府终于同意进行武力突击行动。

第七天,以军通过得到的恩培德机场航拍照片,得知敌情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机场跑道上也没有障碍,有利于行动实施。在还没有得到拉宾总理的批准前,国防部长西蒙就已经下令攻击部队乘坐4架运输机起飞了。此时,以色列政府内阁最终批准行动,突袭行动正式开始。

决定杀死人质的博泽最终没有开枪,这也是人质伤亡很少的原因之一

在长达一周的紧张生活后,女劫机者布里奇特感到非常压抑。夜幕降临后,以军飞机顺利在恩培德机场着陆,队员们按计划展开攻击。听到枪声,劫机者很快反应过来。此时,博泽决定亲手杀掉人质,但当他将枪口对准飞机机械师时犹豫了,他命令人质们都蹲下而没有开枪。以军特种部队突入航站楼内,将现场所有劫机者逐一射杀,最终解救名人质。

影片最后,拉宾对西蒙说:“如果我们永远不与其他国家谈判,那战争就永远都不会停止。”这位将军出身的总理,于年在与巴勒斯坦方面签署和平协议后,被犹太复国主义极端分子暗杀。

影片中以军战术运用剖析

长途奔袭km,以一支小规模特种部队去解救大批人质,这对任何军队来说都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从战术角度分析,以军必须解决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才能够达到解救人质的目的,正如影片中所说的“突然性和速度是制胜的关键”。

影片中,使用VZ61蝎式冲锋枪的恐怖分子

首先,以军必须解决长途奔袭而不被乌干达方面和恐怖分子发觉的问题。乌干达是横跨赤道的东非内陆国家,距离以色列直线距离达km之多,中间还隔着埃及等敌视以色列的国家,要想将军事力量顺利投送到这么远的距离,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如果以色列军队采取直线飞行的方式,那么很可能被埃及等国家的防空雷达发现,从而令乌干达方面获得预警。但如果采取海上飞行的方式,飞行距离又会大大增加,达km之多。当时,以军装备的C运输机最大航程只有km左右,而且没有装备空中加油系统,只能想办法中途着陆加油予以解决。

通过以色列外交部的交涉,乌干达的邻国肯尼亚政府最终许可4架以色列C运输机和2架波音飞机,以“以色列航空公司旅游包机”的名义,在内罗毕国际机场停留和加油。而且,肯尼亚政府还同意将该国位于印度洋海岸的港口城市蒙巴萨的莫伊空军基地作为备降机场,以防止因天气原因造成内罗毕国际机场无法着陆时使用。当时,以色列外交部通过其驻肯尼亚大使进行交涉时,并未说明这个机群真正的来意。肯尼亚政府并不知道其真实用意。解决了中途加油问题,还有飞行航线问题需要解决。经过研究,以色列争取到了埃塞俄比亚政府同意“旅游包机”飞越其领空到肯尼亚。这样一来,远程奔袭的路径与机动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远程奔袭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如何保持在接近恩培德机场时不被乌干达防空部队发现。毕竟此次行动要深入乌干达纵深地带,且没有战斗机实施全程空中掩护,一旦乌干达防空部队发现这些飞机并实施拦截,以军就只能坐以待毙。

以军运输机超低空飞越维多利亚湖

为此,以军飞机关闭飞机上的无线电设备,按照民航飞机的飞行规定,保持可视距离沿民用航线编队飞行。在离开以色列领空之后,即开始实施超低空飞行,以防被沿途阿拉伯国家的雷达发现。以军飞机沿红海上空到达吉布提后即转入埃塞俄比亚领空飞行,途中尽量选择山区和丛林地带飞行。通过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两国之间的维多利亚湖后,将航向对准了恩培德机场。

接近恩培德机场时,以军飞机冒充国际民航飞机,声称空域内有雷暴天气且飞机出现重大故障,要求在恩培德机场着陆。当时,机场方面拒绝其降落,因为此时该机场已经因时间太晚而没有飞机起降了。随后,以军飞行员不再与机场进行联系,而是在关闭了跑道灯的主跑道上着陆,顺利到达实施隐蔽远程奔袭的目的地。

其次,以军必须解决从飞机停机坪机动到老航站楼的过程中不被发现的问题。恩培德机场有两个先后修建的航站楼,分别是新航站楼和老航站楼。事件发生时,新航站楼已经投入使用,而老航站楼处于闲置状态。恐怖分子和乌干达军方正是利用这一条件,将所有人质都关押到老航站楼内。对于以色列方面来说更为不利的是,随着新航站楼投入使用,飞机主跑道停机坪的位置距离老航站楼相当远,以军飞机不能强行着陆滑行到老航站楼附近,因为这明显不符合民航飞机飞行的规定,很容易引起老航站楼附近恐怖分子和乌干达守军的警惕。

以军通过研究阿明的影像资料,决定使用同样的奔驰轿车达到攻击的突然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军通过对乌干达总统阿明的影像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可以利用阿明乘坐的黑色奔驰轿车来迷惑乌干达守军。因此,以军搞来了一辆同款奔驰轿车。然而,这辆车却是一辆棕色轿车,以军不得不将其喷成黑色。正是这辆代表着总统权力的奔驰车掩护了以军的行动。当该车接近老航站楼时,乌干达守军的一名士兵并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只是挥手想让车停下接受检查。依靠车辆的掩护,车上的以军士兵使用微声手枪将乌干达士兵击毙。

再次,以军必须解决压制住乌干达机场守军的问题,并且在最短时间内消灭老航站楼内的恐怖分子。

为了对付机场上的乌干达守军,以军专门编组了装备有装甲车和车载机枪、mm无后坐力炮、导弹等武器的战斗小组执行这项任务。这个小组负责以火力封锁机场的各个路口,以防止乌干达守军冲向老航站楼实施增援。以军投入此次行动的兵力共有人,其中包括突击队员人,战斗编组中,这一小组人数最多,火力最强。

影片中,使用乌齐冲锋枪的以军士兵

战斗开始不久,在机场附近驻扎的乌干达守军即开始向机场推进。以军随即使用车载机枪和反坦克导弹压制乌干达守军,特别是该小组的车载mm无后坐力炮与装甲车,在机场正门实施的阻击行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乌干达的增援部队很快就被击退,且遭到较大损失,从而丧失了支援机场守军的能力。至此,以军成功达成对机场乌干达守军的压制任务,掩护了人质解救行动的实施。

以军冲入老航站楼,用只有以色列人质能听懂的希伯来语大喊趴下,使得恐怖分子立即暴露出来,为其实施精准射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对于任何反劫持行动来说,最棘手的问题是恐怖分子和人质混杂一处,如果不能顺利分辨,就会产生严重误伤。以军负责突入老航站楼内解救人质的突击队员经验非常丰富。他们冲入老航站楼时,用只有以色列人才能听懂的希伯来语大喊趴下,使得恐怖分子随即暴露出来。因为这一动作,加上以军特种部队精准的射击,使得人质伤亡大大减少。

最后,以军必须解决乌干达军方的追击,从而顺利撤离的问题。乌干达空军虽然算不上强大,但是其也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特别是其飞行员经过以色列空军的培训,虽然不具备与以军战斗机进行正面较量的能力,但对付毫无反抗能力的以军运输机还是绰绰有余的。

影片中,以军使用加装消声器的伯莱塔M70手枪进行射击训练

当时,不算其他机场上的乌干达飞机,仅在恩培德机场就停放有7架米格-21、4架米格-17战斗机,共11架战斗机。这些战斗机中即使只有2、3架起飞,也会给以军飞机造成严重损失。以军必须将乌干达空军的战斗机予以摧毁,这样才能解除其实施空中追击的能力,否则即使救出人质也无法逃离乌干达空域。为此,以军派出一个战斗小组专门用于摧毁机场上的乌干达战斗机。以军的运输机着陆后,该战斗小组乘坐汽车迅速直奔恩培德机场乌干达空军的停机坪和油库,然后利用炸药将其全部炸毁。

此外,担负攻击机场指挥塔台的另一个战斗小组也顺利完成任务。他们击毙塔台卫兵及指挥人员共22人,将塔台的指挥和通信设备摧毁。如此一来,乌干达空军不仅丧失在恩培德机场的战斗机和油库,即使从其他机场起飞,战斗机也难以得到恩培德机场方面的指挥和引导,加上以军飞机超低空飞行,雷达难以发现,在夜空中根本就无法实施拦截,以军运输机就此获得了安全撤离的条件。以军还采取了另外的应变措施,以军飞机改变原来密集编队飞行的方式,采取松散的梯队队形飞行。这样飞行,若是遭到乌干达空军拦截,受到的损失程度可降低。直到这些飞机全部在以色列机场安全着陆时,以方指挥人员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

英国方面询问第一名获释的英国女人质以获取情报

情报工作也是此战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但影片只展现了以军获得恩培德机场的航拍照片,以及英国方面询问第一名获释的英国女人质以获取情报等。

本文原载《轻兵器》杂志年02期,原标题:从影片《在恩德培的七天》看反劫持之战,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tc/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