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唯将自己的唱片通通丢进护城河,只为了摆脱peterMurphy对他的影响,抛弃偶像才能找到真我。
人在孤独时刻要比身处公共生活更睿智、更有良心。大卫休谟有过类似的表述,勒庞在《乌合之众》这本书中同样解释了这个观点:“一定程度的群策群力与个人英雄主义能够发挥的能量相比差之千里”。
大学四年,我的精神世界离不开“个人主义”,这四年我明白:原来生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需要经历这么多困难,遭受这么多误解。我的内心不再舒展,不再安宁,我想要的东西太多了,我想要的认可太多了,我想打败的人太多了。
我的人生中第一次出现“梦想、自由、权利、民主、欲望”这些字眼,相比青春期,当时我更像是一个局外人,冷艳旁观同龄人“无聊”“无味”“无趣”的大学生活后,毫不犹豫的一头栽进精神角落。
不放过任何闲散时间,像一头饿狼般吞噬知识,信息和资讯,我赤身裸体地拥抱了孤独,哪怕再泠冽再无情,也没有放弃。
如果那四年,我没有享受孤独,孤独可能不会变成温情人间回抱我,如今我的一切,爱情,友情,一定的金钱,相对自由的生活都得益于当初。
前几天,我妈妈看我的文字,跟我表达她的情绪,她把我的文章发在朋友圈,亲朋好友都夸赞,骄傲她女儿可以一个人支付在上海还算不小的花销,同时愧疚地念“她不会养女儿,从小到大,我都是“野蛮自由生长”,大大小小满身创伤。
我嘻嘻哈哈打混把这话题略过了。她老了,可能早就忘了初中我学习不好,她每天早上给我出方程式,我们母女俩一起做题,忘了我上大学给我足够的钱让我“挥霍”,长见识,也忘了我的性格继承了她的乐观与无畏。
我妈妈对我报以很大的希望,却表现出“得过且过”的态度,从不给我压力。
我是一个自由的小孩,父母不约束,师长不管束,大学以后,更像80年代的大学生,大脑更加不受控制,任其发展,谈政治聊XZ,谈女权要MZ。
我相信赫胥黎那句“我不要舒适,我要神,我要诗,我要真实的危险,我要自由,我要善良,我要罪孽”。
人们可以自主、自由地做出自己选择才是最好的时代,一味的统一就算再舒适也是一场梦魇。
如今再谈这些,恍如隔世。要我说大学做点什么永远不会后悔?读书吧!读好书!读那些可能以后都没办法看到的书!读可以给孩子们描述美好生活,帮助他们健全人格的书!
通过这四年的阅读,我有深深的感触,只要手握足够的知识和真理,我们就有可能打败命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占有世界的一角。
我整理了大学四年读的四百本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小说类
女性作家:
安·兰德《源泉》《一月十六日夜》《阿特拉斯耸耸肩》《一个人》
伍尔夫《达洛维夫人》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恶童日记》
萨冈《你好,忧愁》
朱天文《荒人手记》
爱丽丝·门罗《逃离》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张爱玲《倾城之恋》
米切尔《飘》
无法承受之重: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索尔仁尼琴《红轮》《古拉格群岛》
奥威尔《》《动物农场》
赫胥黎《美妙的新世界》
扎米亚京《我们》
白先勇《台北人》
罗贝托·波拉尼奥《》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死缓》《茫茫黑夜漫游》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白轮船》
皮兰德娄《已故的帕斯卡尔》
中经典系列小说:
胡里奥·亚马萨雷斯《黄雨》
西蒙斯德·波伏娃《情迷莫斯科》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黑水》
米凯拉·穆尔嘉《送魂婆》
雷蒙·格诺《地铁姑娘扎姬》
海因里希·伯尔《失去了名誉的卡塔娜勃罗姆》
恩古吉·瓦·提安哥《大江两岸》
其他小说:
小仲马《茶花女》
保罗·奥斯特《孤独及其所创造的世界》
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莫言《生死疲劳》
路遥《平凡的世界》
钱钟书《围城》
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狄更斯《远大前程》《双城记》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余华《活着》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岛》
沈从文《边城》
亦舒小说:
《豆芽集1》《豆芽集2》《家明与玫瑰》《玫瑰的故事》《我的前半生》《舒云集》《香雪海》《开到茶靡》《她比烟花寂寞》《刹那芳华》《曾经深爱过》《朝花夕拾》《没有月亮的晚上》《圆舞》《小玩意》《夜未央》《流金岁月》《异乡人》《叹息桥》《意绵绵》《人淡如菊》《石榴图》《紫薇愿》《阿修罗》《迷迭香》《连环》《弄潮儿》《慰寂寥》《心扉的信》《生活志》《小宇宙》《没有季节的都会》《天若有情》《纵横四海》《假梦真泪》《银女》《喜宝》《花事了》《胭脂》《忽尔今夏》《西岸阳光充沛》《烈火》《我们不是天使》《伤城记》《痴情司》《仲夏夜之梦》《天秤座故事》《变形记》《寒武纪》《真男人不哭泣》《天上所有的星》《老房子》《艳阳天》《小人儿》《花好月圆人长久》《她的二三事》《邻居太太的情人》《我愿意跳舞》《蓉岛之春》《特首小姐你早》《剪刀替针做媒人》《孪生》《爱情只是古老传说》《大君》《爱情慢慢杀死你》《有时他们回家》《三思楼》《君还记得我否》《掰》《灿烂的美元》《生活之旅》《绝对是个梦》《如何说再见》《灯火阑珊处》《红尘》《不易居》《承欢记》《随心》《绮色佳》《花解语》《假使苏西堕落》《直至海枯石烂》《不羁的风》《故园》《寂寞的心俱乐部》《如果墙会说话》《这双手虽小》《有多美丽有多美丽》《幽灵吉普赛》《印度墨》《只有眼睛最真》《明年给你送花来》《一点新一点旧》《悄悄的一线光》《吃南瓜的人》《小紫荆》《同门》《这样的爱拖一天是错一天》《嘘》《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紫色平原》《电光幻影》《雪肌》《葡萄成熟的时候》《此一时彼一时》《乒乓》《恨煞》《漫长迂回的路》《迷藏》《灵心》《吻所有女孩》《一个复杂的故事》《画皮》《你的素心》 《地尽头》《禁足》《慌容》《洁如新》《从前有一只粉蝶》《四部曲》《少年不愁》《塔里的六月》《世界换你微笑》《我们不是朋友》《外遇》《代寻失去时光》等。(包括随笔集)
历史口述纪事类
高华《红太阳是怎么升起的》
杨显惠《夹边沟记事》《定西孤儿院纪事》《甘南记事》
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钱穆《国史大纲》《阳明学述要》
王阳明《王阳明全集》
傅作义《邓小平时代》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刘仲敬《新民说民国纪事本末》
吴思《潜规则》
左丘明《战国策》
哲学类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罗素《西方哲学史》
齐奥朗《眼泪与圣徒》
安·兰德《浪漫主义宣言》《致新知识分子》《自私的德性》
社科人文类
政治经济:
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
穆瑞·罗斯巴德《自由的伦理》
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
弗洛姆《逃避自由》
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科斯《变革中国》
亚当·斯密《国富论》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社科人文随笔杂记:
加缪《反抗者》
柴静《看见》
李银河《我的社会观察》
齐邦媛《巨流河》
帕特里克克里《马基雅维利》
刘瑜《民主的细节》《给你一颗子弹》《观念的水位》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大将大海》《野火集》《目送》
何伟《江城》
熊培云《思想国》《重新发现社会》
刘再复《阅读美国》《共悟人间》
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
袁剑《大拐点》
高晓松《晓松奇谈1/2》
朱光潜《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
桑德尔《公正》
李宇宏《读懂中国》
傅雷《傅雷家书》
奈吉尔·巴利《天真的人类学家》
刘擎《中国有多特殊》
廖信忠《我们台湾这些年》
我的抗战节目组《我的抗战》
白岩松《幸福了吗》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蔡元培《中国人的修养》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关大眠《佛学概论》
洪应明《菜根谭》
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
李妍《自由的声音》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冯唐《三十六大》《活着活着就老了》
房龙《宽容》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蒋勋《孤独六讲》《蒋勋说宋词》
王强《读书毁了我》
李敖《笑傲七十年李敖有话说》
梅贻琦《中国的大学》
先生编写组《先生》
何志武《上学记》
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
杨绛《我们仨》
苏珊·桑塔格《重生》
安妮宝贝《清醒记》
李碧华《青黛》
访谈《自由从何而来柴静刘瑜访谈》
季羡林《这一辈子》
柏杨《女人天生是尤物》
周国平《女性之永恒》
索引类
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王强《读书毁了我》
克里夫顿·费迪曼《一生的读书计划》
梁文道《我读》
伍尔夫《伍尔夫读书笔记》
全集类
博尔赫斯全集:kindle下载
木心全集:《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即兴判断》《西班牙三棵树》《素履之往》《我纷纷的情欲》《鱼丽之宴》
王小波全集:《万寿寺》《红拂夜奔》《寻找无双》《黄金时代》《白银时代》《似水柔情》《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爱你就像爱生命》《黑铁时代》
林达全集:《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如彗星划过夜空》《扫起落叶好过冬》《像自由一样美丽》《带一本书去巴黎》《西班牙旅行笔记》《一路走来一路读》
三毛全集:《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送你一匹马》《亲爱的三毛》《我的宝贝》《滚滚红尘》《流星雨》
鲁迅全集:kinle下载
传记类
刘仲敬《安兰德传》
《精彩杨澜》《林徽因传》《假如给我3天光明》《营销女皇董明珠》《铁娘子撒切尔》《戴安娜王妃》《宋庆龄》《曼德拉的光辉岁月》《富兰克林自传》
经管专业类
大卫奥格威《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张志:《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
《魔鬼管理学》《中国式管理》《学管理必读的12个人》《读禅学学管理》《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影响力》《定位》《营销3.0》《麦肯锡意识》
畅销类
王潇《女人明白要趁早》《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蒋方舟《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陈愉《30岁前别结婚》
黄佟佟《最好的女子》
林青霞《云去云来》
王欣《潮骚》
松浦弥太郎《个基本》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面包树上的女人》
于康《吃好每天三顿饭》
蔡康永《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羽西《点亮生活的99个灵感》
范志红《不懂健康,难做美丽女人》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完美大学必修课》《卡耐基写给女人一生幸福的忠告》《提升女人气质的个细节》《女人的修养与处事智慧全集》
音乐电影类
鲍勃·迪伦《鲍勃迪伦编年史》
村上春树《与小泽征尔共度午后音乐时光》
焦元溥《乐之本事》
何言《夜话港乐1,2》
布莱德·托林斯基《光与影:吉米佩奇谈话录》
墨娃《阅读李安》
吴冠平《艺术电影手册》
《香港电影的日与夜》
改写生活的那一天,天没有掉黄金,路不能遇贵人,那一天是一次醒悟,与过去浅薄的自己,愚蠢的思想,混沌的生活说再见。
重读莎翁:“所谓生命这东西,究竟有什么值得珍爱的呢?在我们生命中隐藏着千万次的死亡,可是我们对于结束一切痛苦的死亡却那样恐惧。”
放弃,贪欲,悲观,退缩,这些“死亡”一口一口吞噬着生命,我不想要这些,我还年轻,我还有时间,以至于我仍然自信的认为我能到我想去的地方,我能做我想做的事,我能长成我想成为的人。
自信是年轻的色彩,二十代的时间里,我们做的所有事都微不足道却引以为傲,这就是我所谓的年轻。
阅读于我而言,一分热情,三分悬空,六分功利,三分即是进入一种忘我状态,达到身在光明心在暗,误入黑暗求光明之效;六分则是渴望探求真理,追求知识;剩下一分交付热爱。
如果没有热爱,仅凭几分志气,很难保持长期的阅读习惯,承受阅读带来的孤独与焦灼。
有人说阅读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没错,阅读的确使我成为了我自己,听起来可笑,但这个世界有多少人敢成为自己呢?
很多人想成为的只是别人,社会定义下不是自己的自己。
大多数人的阅读量、理解与反思能力、整合探索能力不足以撑起“成为更好的自己”,顶多是娱乐消遣罢了,网络上各类整理信息导致大家跟着别人的书单看书,忽略了主观能动性。
如果没有自身的参与,盲目的被动,这一切更多的是无效感动。只追求过程却忽略了自己到底要去哪?要成为什么人?生命因此缺少了点原始动力。
用安兰德的一句话说:普通人缺乏不惜一切代价做正确事情的力量。
现代年轻女性比男性多了很多欲望与幻想,更渴望改变自己,这是好事,但大部分处于一种盲目鸡血状态,过了几年被家庭束缚住,又陷入了另一个怪圈,周而复始。
总体来说,现实情况就是其生命周期远不如男性稳健与长远,感性驱使大部分女性瞬间、盲目陷入崇拜与依附,忘了我们自身还有力量可以无限开发,根本不需要外在人设的鼓舞,不需要精神领袖。
如果要找精神领袖,请去书里找,而不是在网络上。
Joyce成为你自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tc/6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