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帕拉老城区山顶的“卡扎菲国家清真寺”
“东非高原水乡”乌干达曾被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誉为“非洲的明珠”,而它的首都坎帕拉则又被人们称为“明珠中的明珠”。
绿树成荫、气候宜人的“羚羊之地”
坎帕拉闹市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坎帕拉”(Kampala)一词在当地卢干达语中的意思是“羚羊之地”或“羚羊山”,词源应该与大量生活在非洲东、中部的黑斑羚(Impala)的名字有关。据传说,这里最初是一片长满了茂盛牧草的山丘,许多动物自由生存,尤以黑斑羚数目最多,这些羚羊时常成群结队地从这座山头跑上那座山头,因此被称为“羚羊之地”或“羚羊山”。15世纪后,坎帕拉曾是历史上著名的布干达王国的王宫所在地。传说布干达王国国王经常在闲暇时在这里放牧羊群寻乐。直到今天,在乌干达共和国的四个传统王国中,以坎帕拉为中心的布干达王国依然是最大的,国王也依然叫“卡巴卡”。
坎帕拉由40多个山头组成,其中大山头有7个。每个山头都有自己的名字
坎帕拉市容
年乌干达独立后,坎帕拉不断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也以悠久的历史、绚丽的风光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成为非洲著名旅游城市之一。今天的坎帕拉由40多个山头组成,市区主要的大山头有7个,中间稍平,是市中心主要街道和商业区。市内树木葱郁、景色秀丽,街道依山势起伏而建,幢幢设计新颖、风格各异的现代化建筑依山势而立,层层掩映在片片翠绿之中,站在全城最高的克洛洛山顶眺望四周,全城景观尽收眼底。
坎帕拉“卡扎菲国家清真寺”的彩色玻璃窗
中国上世纪90年代援建的曼德拉国家体育场能容纳4万名观众,是乌干达重要的集会庆典和体育赛事场所
虽然坎帕拉临近赤道,但由于海拔约米,地势较高,气候并不炎热。南部毗邻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湖面水域宽阔、景色宜人。湖滨山坡上森林茂密,栋栋别墅建筑坐落其间,环境相当幽雅宁静。在坎帕拉的各个山头上,还有不少寺院、教堂建筑及古老的王宫陵墓。其中,年3月落成的卡扎菲国家清真寺坐落于老城区的山顶,由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在任时资助建成,可同时容纳1.2万人,据称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清真寺。而坎帕拉市内由中国援建的曼德拉体育场、医院医院及学校和农业示范中心等,则是中国与乌干达友好合作的典范和见证。
位于坎帕拉纳医院,也是中国援乌干达医疗队驻地
饭蕉是乌干达人的重要食物之一
坎帕拉还有“芭蕉城”的美称,这是因为坎到处都能见到绿色的芭蕉树,而且种类繁多,姿态各异,茎粗叶阔,果实被称为“饭蕉”。当地人十分喜爱饭蕉,可以烤熟或者炖熟后吃,也可以晒干后磨成粉,制成甜糕、蜂糕、蒸糕或点心等,还可以酿成啤酒或者烧酒,用于招待宾客。而芭蕉叶可以用来包装米、豆、咖啡、甘薯、烟草和盐等,还可以用来编织盘子、帽子、凉鞋等物品。
“波达波达”摩托车流是坎帕拉街头的一道风景
堵车已成为今天坎帕拉市区的常态
在坎帕拉,一种叫做“波达波达”(bodaboda)的摩托出租车成为这个城市交通的一大特色。波达波达不是指某一摩托车的品牌,而是对摩的的泛称,据说最初来源于对上世纪80年代穿梭于肯尼亚与乌干达边境的自行车的称谓。由于当时交通落后,自行车主要用来作为出租车服务,当骑车人要载客拉客时,就吆喝“border、border”,慢慢的就简化成bodaboda。后来摩托车慢慢代替了自行车,摩的也就有了bodaboda的称谓。
位于坎帕拉市中心的纪念雕塑-“跨越”,以纪念年9月英联邦峰会在乌干达召开
亲,如果有机会去非洲“明珠中的明珠”-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你是不是也想尝试一下乘坐“波达波达”的赶脚呢?
第一资讯
找到我们的方式:
添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tc/4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