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坎帕拉  >> 坎帕拉旅游 >> 正文 >> 正文

茂叔看世界系列之九坎帕拉middo

来源:坎帕拉 时间:2019/7/10

——《大美乌干达》之九

一早醒来,天下着雨。白茫茫的烟云笼罩着山城。

接通FACETlME,跟家里的儿孙们见了面,画面和语音都很清晰。现代信息技术武装了这个世界,乌干达在最新一轮信息化革命中,努力争取不被落下,与国际大家庭一起,同时享受最新科学技术的阳光。

烟雨朦胧的景象没有维持多久,也不见刮风,不一会,淅淅沥沥的雨居然停了,太阳懒洋洋地爬上湖岸,空气格外的清新。

昨天才住过来的这间酒店,居高临下建在山顶上。透过窗户,一座高低起伏的城市映入眼帘,路树把城市涂抹得斑斑驳驳、绿油油一片。这就是乌干达首都坎帕拉。

坎帕拉是乌干达最大的城市,人口万,建在非洲最大湖泊维多利亚湖西岸。

坎帕拉,土语原意是“小羚羊的地方”,意喻先前这里就是一片小羚羊生活的草原。而现今小羚羊不见了踪影,它变成了一座山城,全城覆盖了湖岸多个港湾40多座坡度平缓的山包,它的市中心主要集中在法英殖民时期开发建设的7座山头上。

那天乘坐小型飞机从城市上空掠过,和我们一起生活了三天的两位黑人飞行员,一男一女,不敢说混得很熟,也可以说混得半熟了,他们着意低飞,回过头来,得意地招呼我们:“李先生、MadameLi:快俯瞰一下坎帕拉的全貌。”

从空中看,坎帕拉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城市,港湾逶迤,红瓦白墙,绿树成荫;可回到地面,印象立即完全被颠覆,尽管拥有万人口,但它依然是个原始的大乡村。不说美化、景观化,单净化就不行,保洁水平虽比印度首都新德里好,但比不上中国广东的任何一个小县城。它的城市现代化,依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坎帕拉

今天的行程是游览首都坎帕拉。之于中国西安、洛阳、开封、北京这些叠加堆积了几层文物古迹的城市,坎帕拉明显嫩了些。虽说也有一些高楼大厦,但这些石米森林、玻璃幕墙,对从广州、深圳来的人会有什么吸引力?全城转了一周,没有找到能打动我们的景观,我们索性决定去距离坎帕拉80公里外的金贾镇看看。

临时改变行程不打紧,这80公里路程,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乌干达;自己的灵魂也接受了一次深刻洗礼。

金贾是乌干达通往邻国肯尼亚的中途站。

沿途路况令我们惊诧不已。道路极度普通,只是铺了沥青罢了,无任何交通标志。毕竟是通往肯尼亚出海口的贸易大通道,来往的车辆很多。汽车大多人货混载,险象横生。像很多刚起步的国家一样,路修到哪里生意便延伸到哪里,路两侧的竹木临搭,破败的遮阳布像挂在空中的招魂幡,随风摆荡。自由市场里,有卖水果食品的,有卖木床沙发的,有修自行车的,杂乱无章,人头拥拥,秩序特别混乱。

一辆小巴靠边停下,卖香蕉的、卖芒果的、卖羊肉串的小贩蜂涌扑上去;另一辆中巴缓行停靠,卖饮料的、卖木薯的、要饭的,又旋风般卷过来,将汽车里三层外三层密密匝匝的围住,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落,煞是热闹。

“以前聊起非洲,人们普遍认为,非洲人懒惰。”

看着眼前这帮蜂群般的非洲人以及在飞机上看到的走南闯北、不远万里为财而忙的非洲商人,妻对此观点开始动摇、持怀疑态度。“看来不能一竹篙撂倒一船人,千篇一律。乌干达人简直就是过度勤劳勇敢。”

我留意到,妻特别在“勇敢”一词上加重语气。

“在广州的三元里、浙江的义乌,我们常常看到大包小包头顶肩扛、汗流浃背的非洲商贩,他们漂洋过海,吃苦耐劳,勇猛过人。”我附和着,对妻的评价表示赞成。

“从根本上说,无利不起早,谁跟财富过不去?关键是社会制度不要浇灭潜藏在人们内心的发财浴火。”

我略加思索,眼睛向窗外瞟了瞟,语气顿了顿评论道,口吻似乎有点故作高深。

话没说完,不知从哪里飞出另一帮小贩,龙卷风似的朝我们这边跑来,我们的车子自然不敢贸然停下,小心翼翼地慢行,突然间,一颗黑窈窈的人头压在妻的车窗前,脸部肌肉黑糊糊的像一滩烂泥。

“哇——”!

妻被吓得禁不住直打颤。

汽车停下,小贩蜂拥而上

修车店

黄土地上沙发店

一国社会制度的选择、政府管治的能力、国计民生的状况,自己掌控的喉舌吹得如何天花乱坠,还不如旁人不持偏见眼睛的第一感觉。而作为旅游者,抛开意识形态的羁绊,用旁观者的心态看世界,也许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出个子丑寅卯来。旅行是干什么的?旅行的意义在于发现,偶然发现某个触点,就有了不期而遇的收获。三天来,途中看到的城乡建设的无序、管治的马虎潦草、平民的无助、民生的囧况,深深地荡涤我们的灵魂。

“旅行最大的好处,不是见到多少人,见到了什么人,见到多美的风景,而是走着走着,在一个际遇下,突然重新发现了世界、认识了自己。”

“这是谁说的?”我问。“我特别赞成这个说法。”见妻惊魂未定,并未作答,我继续自言自语:“不存在没有收获的旅行,问题在于面对任何场面都见怪不怪、无动于衷、麻木不仁的灵魂。”

“谁说旅游仅仅只是看风景?不来乌干达,哪知道人类自身是如此的五彩缤纷?!来对了!”

我拍了拍司机的肩膀,示意加速。

“呼——”,司机用力踩下油门,汽车忽地向前冲去,道路两旁霎时扬起一股尘雾,纸片夹着各色塑料袋飘上了半空。

我们继续前行,穿越过一片热带雨林,狒狒、黑面猴比起焦虑失措的居民来,倒是从容淡定许多,或在路边幸福地晒太阳、挠痒痒,或大摇大摆如闲庭信步,对呼啸而过的汽车全然不顾,广州话:“冇眼睇。”

斯皮克断定这里就是尼罗河的“源头”

金贾镇到了。和首都坎帕拉一样,金贾实际上也是维多利亚湖一个滨湖集镇。

没受污染的水体真好,清澈得可以见底。举目远眺,维多利亚湖波光粼粼,几叶扁舟在湖面上随风飘荡,湖鸥在空中鸣唱翱翔,成群结队的水禽在湖边游弋觅食;禽类鸟类种群如此兴旺发达,湖中的鱼虾定然丰富;岸线上,竹木、芦苇还算青葱,遗憾的是林相稍欠层次,不够优美。

站在芦苇疯长的北岸,湖边出水口,清泉哇啦啦地向前奔腾。

这里就是被英国探险家斯皮克认定的尼罗河的源头。湖边立了一块碑,碑文说:“年7月28日斯皮克在这里发现了尼罗河源头”。

“尼罗河的源头果真就是这里么?”

这个定论也许不是铁板钉钉的定论,地理界恐怕还是有争议。笔者虽不是地理学者,但对此定论也持怀疑态度。

“如果认为维多利亚湖就是尼罗河的源头,那么维多利亚湖的湖水又从哪里而来?”

感觉不对,由于阅读偏少,底气不足,我只好自言自语思忖。

后来翻阅资料,我的怀疑得到印证。尼罗河有多个源头,最远的是维多利亚湖西边的卡盖拉河。卡盖拉发源于布隆迪,是布隆迪——坦桑尼亚、卢旺达——坦桑尼亚、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之间的界河。由此考察,那么上面的碑文似乎应该更正为“年7月28日斯皮克在这里发现了尼罗河上游维多利亚湖出水口”更为贴切。

没办法,文化强势,在哪里说话都硬气,想躲也躲不掉。维多利亚湖也是由斯皮克和另一位探险家格兰特到此处考察时,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名字命名的。

位于东非大裂谷东支和西支之间,横跨乌干达、坦桑尼亚、肯尼亚三国,维多利亚湖是裂谷塌陷部分,总面积达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米,储水量达多立方千米,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

对于乌干达、对于维多利亚湖,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一提,他就是当代伟大的政治家、历史学家,两度出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

朝中有人好当官,作为勋爵、财政大臣伦道夫的儿子,英国大才子丘吉尔,在成为首相前曾任殖民地副大臣。不知有无滥用职权抑或纯粹是职责驱动,深入基层,总之,酷爱狩猎、又爱写作、33岁风华正茂的他,在东非荷枪实弹转了一圈,写了纪实文学《我的非洲之旅》一书,顿时让世界对东非大陆刮目相看。该书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且一版再版,风靡一时。书中丘吉尔认为,乌干达美丽得令人颤抖,水资源又极其丰富,于是将乌干达誉为“非洲明珠,高原水乡”。

说它是“明珠”,似乎有点虚、有点过,大不列颠城乡每座建筑都精美绝伦,甚至每一块路肩石都经过千挑万拣,而乌干达被殖民时期的“辉煌政绩”,似乎没有多少实物遗存可寻;说它是“水乡”,倒是属实,近百年来,此地水资源一直丰沛,这一事实好像也没有什么改变。从另外的空间维度看,我们倒是认为,与其说拥有维多利亚湖和诸多其它湖泊、河流的乌干达是“高原水乡”,倒不如说是“高原水箱”,箱子的箱,更为贴切,因为维多利亚湖海拔达米,下游相关东非各国生产生活用水大部分来自此水系,生命之泉从那么高的地方自流下去,不是天然水箱还能是什么?

维多利亚湖周边方圆百里,是东非大裂谷人口最为稠密的区域,乌干达、坦桑尼亚、肯尼亚三国,共多万人口靠的是这一湖清水;从湖口流出的水源,往北流经基奥加湖,再从基奥加湖流出与阿尔伯特湖汇合,尔后注入白尼罗河,中下游的南北苏丹、埃塞俄比亚、埃及诸国,更是为了争夺这一生命之源,时不时怒发冲冠,大动干戈。

维多利亚湖波光粼粼(班纳摄)

金贾镇尼罗河“源头”景色平平,没有什么震撼之作,倒是沿途隽刻有强烈中国印记的茶园、甘蔗园、制糖厂、造纸厂,勾起我3O多年前大学刚毕业时被分配到轻工业部援外工作部门的记忆:这些项目是哪个省份负责的?广东当时援建马里、扎伊尔;福建援建塞拉利昂;尼罗河上的水电站又是谁援建的?

除此之外,导游司机告诉我们,印度在乌干达也搞了一些项目。

甘蔗园

中餐馆

第一次接待中国游客,导游司机一是热情,二是好奇。下午2点,我们在尼罗河水电站旁边的一家四川人开的餐馆,犒劳忙碌了大半天、饥肠咕噜的司导。开天辟地头一回登堂入室吃中餐,热情好客的我们把他们辣得嗷嗷直叫。

“呵······呵······”。

司机张开阔嘴,送进一箸回锅肉,大口地哈着热气。

“中···中国老板不错,能每月按时给雇员发薪,而印度人就不行,是欠薪老赖。”

司机是金贾人,可能受过印度公司的盘削,席间含着辣泪,当着我们的面,数落我们的邻居印度人。

在非洲国家旅行特费鞋。司机把我们带到他的相识街坊摊前补鞋,补鞋匠要先令,妻却掏出1张2万面值的票子,把鞋匠吓了一跳。

“毕竟是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了当年的扶贫国际主义精神。”我好像还沉浸在记忆的长河中,不无调侃地说。

补鞋

(未完待续未署名图片均为茂叔摄)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疼不疼
民间偏方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ly/3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