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坎帕拉  >> 坎帕拉历史 >> 正文 >> 正文

到访乌干达第二大城市津贾一所建有一个厕所

来源:坎帕拉 时间:2021/8/3
北京治白癜风的中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45051.html

津贾

又经过10小时的颠簸旅途,我们跨越了肯尼亚的国界,终于来到乌干达。这一次我们在乌干达停留的地方有两站:最大城市坎帕拉和第二大城市津贾。

其实,当时我们并没有打算要到访津贾这个城市。这里好像也没有值得我们驻足的美景。我们到访这里原因,纯粹只是因为接受了一个公益组织的邀请,去看看那里那些贫穷的、缺乏足够教育资源的孩子罢了。

对于他们来说。我们来,或者不来,都无法,更不可能影响到,甚至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就像他们漆黑的皮肤并不能掩盖他们笑容的纯真一样。虽然他们的世界,可能一直就只有双脚能够到达的地方那样大小,但也许因为我们的出现,能给他们带来些许欢乐,即便这快乐是短暂的。又或许我们就像是一片随流水飘荡到这的落叶,只是在他们的记忆中轻轻飘过,什么都没留下。但无论怎么样,在这个不在我们旅行计划的城市里,还是出现了我们到访的足印。

当这辆国际长途汽车,在途经离津贾市市区还有十公里的一个小镇市集时,我们下了车。按照约定,这边的沙发客招待与我们约好在这个镇市集口碰面。这个镇子不大,镇子中心就是马路旁边的那一个贸易市场。靠近路边的那一排一层的平板商铺,连同另外一头的露天农贸市场,就是整个贸易市场的全部。此时已是当地时间的下午五点,来往市场的人很多,看上去很是热闹。但我们的出现,总能吸引着无数因为好奇而回眸的目光。而每当这些的目光,在我们身上下游走时,总会很是让我们有种不那么的自在的感觉。此情此景,也不知道是他们成为我们旅行中的风景线,还是我们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突然出现的风景线。

既来之,则安之,多想也无益。何况他们不会对我们怎么的。于是,我们把行李都放在马路边的一个废弃了的用木板搭建的摊档上,站在旁边耐心地等待着津贾这一站的沙发客招待的到来。

这一站的沙发客招待名字叫BampalanaMeddy,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也是一位由欧洲私人建立的志愿者组织驻当地分机构的负责人。这个志愿者组织主要是给非洲某些贫困地区,那些因贫困交不起学费的贫困家庭的小孩子,提供上课学习的机会。而这个组织经费来源,主要是靠Meddy以及他的一些好友,在空余的时间里,做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手工饰品,然后寄往欧洲那边的志愿者们去义卖而得来的。目前,他有一个奋斗目标,就是想在当地的贫困的农村里,直接建一所学校,免费让更多那里的贫穷孩子上学。而他告诉我们说,建这所学校只需一千美元就可以建成了——这也是后来我们在离开的时候,捐献了美元给他的原因。

等了五分钟左右,他出现在人群里。寒暄过后,他便要带我们到他家去。他说家住在这个镇子的半山坡上面,徒步走上去约20分钟。但当他见到我们这一行人,个个都满脸疲惫,七歪八斜地拿着自己的行李,立在路边的时候,他立即打消了要带着我们步行到他家的念头。于是,他便往停靠在路边那一排在等候生意的摩的司机,挥手招呼一下。那些摩的司机见到生意送上门来了,便呼啦一声,都开了过来,瞬间便把我们围着。接着,“突突突”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声音,夹带着每个黑人摩的司机招揽生意的吆喝声,在我们耳边嗡嗡响起,场面甚是有些混乱。他见此状,赶忙指定好四辆摩的接送我们。我们也赶忙爬上各自的摩托车,赶紧往他家方向出发。

上车后,车队便沿着一条红粘土夹带着粗沙粒的土路,浩浩荡荡往半山腰开去。我坐的摩的是跟在车队的最后面。前面车子扬起的尘土,如滚滚烟尘般,把我整个人都笼罩,呛得我呼吸困难,让我双眼难睁。更要命的是,这条土路,除了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外,它还是一路往上的斜坡。因此,摩的整重心是几乎都是往后倾斜。一路上,摩的又几乎是按S型的路线往上行走,偶尔还得要越过一些沟壑。再加上那个摇晃,那个颠簸。这都极度考验我的平衡力。所以,一路上,我得要一手抓紧我的行李箱,一手抓牢摩托车的后面的货架。要不然,只要有稍微不留神,我便随时有可能从车上被抛下。可以说,这一段摩的之旅,真的让我好好享受一段终生难忘的滚滚红尘之旅了。

就这样,车队一路往上走。先是穿越一片种着木薯和已经收割好的玉米耕地,然再后开进一片耕地与民居混杂在一块的地方。这片地区的绝大部分房屋,是那种介于平房和别墅之间风格的建筑。也有破旧的红砖毛坯瓦顶房屋掺杂其中。所以你无法分清楚这里到底是农村还是城镇。据说,这里的有钱人都会住在山上,穷人则住在低洼点的山脚。但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这里都有足够的土地给他们建房子。因为乌干达也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度。在这里,土地不值钱。所以在这里的房子,不论是豪华的还是简陋的,大多是有或大或小的独立庭院,楼高也都是只有一层,最多有两层。那些普通人家的房屋,都是白色或者浅红色的墙面,加人字形的坡式屋顶。屋顶一律是铺着红色的瓦。要是房屋豪华点的,会在房后再开出一个小院子,还有一小排平顶房,这是修给家里佣人住的。年代久远一点的房屋,在大门上都会刻上建筑年代。房子前后都是很大的草坪,四周用树篱与其它人家隔开。草坪上是各种热带乔木和灌木,它们有的在开花,有的则挂满了果实。

穿过这片居民区后,车队又沿着长满杂草的小路开了一阵子,最终在一片相对偏僻一点的香蕉树林前停下来。在香蕉树林对开的地方,有一片草坪,而草坪上的那房子就是招待的家。

下车后,我们乍一看,都惊呆了。因为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很具有欧美风格的房子,大概平米宽,房顶是用橙红色的瓦片铺盖,拱形顶棚的走廊里有白色浮雕圆柱护栏,形成一个半开放的露台,与种着一些花圃的草坪相连着。而周边的几座房子也是类似的风格,第一眼看过去,你甚至以为这是欧美的一些村落。但用心再去看一下,你就会发现最光鲜的那部分只是房子的正面,背面与另外一边的侧面,还是那种粗糙不堪的红砖毛坯墙。

进房子后发现,屋内的装修也特别。大厅的墙壁是用白漆粉刷过的,光滑的地砖反射着从玻璃窗投射过来的阳光,显得特别宽敞明亮。客厅与饭厅天花板都是用五彩斑斓的、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浮雕图案来装点着的,很是有一种高雅的气质。在饭厅右边的那隔间原本设计是车库来的,现在被改为他平常给孩子们上课的教室。但这个教室既没有课桌,也没有讲台,只有一些小矮木凳子,及一张一平米左右的木质黑板。现在是放长假时期,孩子们都不用来上课。所以里面空荡荡的。这里也没电视,更没有网络。但在客厅角落里却摆放着一台不能用的报废电脑。从它的型号与款式来看,估计这电脑比我年龄还有大的,也不知道它到底经过多少次漂洋过海,辗转过多少地方,最终落户在这里的。估计那边角落那台半开着门,上面积满厚尘灰的破冰箱的命运也是如此吧。

大厅的左侧是三间房间,靠在外面的两间房间,是用来给那些从欧洲过来这边当义工的志愿者住的,男女各一间,而且每个房间都摆放着两张双层床。因此在此逗留的期间,我们的小团队每人都能各自睡一张床——这也是我们到访这里得到的最好的,但同时也是唯一的福利了。再往房间过一点,便还有三间用毛坯墙体的隔开的小隔间。每个小隔间都安装有一个水龙头。但打开水龙头时,它们竟然一滴水都不会流出来。细看才发现,这些水龙头竟然是连水管都没接上去的。

Meddy告诉我们说,这房子都是他自己一砖一瓦盖上去的,已经盖了两年多,只要有多余一点的资金,他就会往房子上再增加一点东西。他打算再花两年的时间把整个房子弄好,所以厨房和洗澡间都还没建好,都是凑着用。如果要洗澡,就在最左边的那个阁子里就可以洗了。洗澡时,先在里放上一桶水,放下那一张薄布遮挡一下,便可以洗澡了——其实根本不用放下那布来遮档,因为阁子里面没有安装电灯,到晚上时,从外面往里面看,里面乌漆墨黑的,什么都看不见。

而目前使用的厕所,是那一间建在房子背面,5米开外的香蕉林里的小砖房,那厕所里有两个隔间,男女分开用。但厕所没有门,所以一般都先让女生上厕所的。他还说,如果要上厕所时,手机最好不要带,因为厕所里的落粪便那个坑深达40米,万一不小心掉下去了,就无法捞回来。

听完他的忠告,我们都惊呆了。惊愕之余,我们都异口同声地问道:为什么要挖这么深?挖这么深,不就成了水井了吗?而且挖这么深,万一人掉下去了,那该怎么办啊?

他呵呵回答道:放心吧!人是掉不下去的,因为粪坑的落口只有一块红砖那样大小。虽然粪坑要挖这么深,但是地下是没水的,因为这里是在山上。这山都是红土。就算挖这么深也是没有水冒出来的。而且重要的是,挖了这么个深坑,就算用一辈子,都不用清理,都还可以用。

等我们安置好行李后,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又到晚饭时间了。Meddy问我们要吃什么。我们强烈要求今晚要吃一顿这里日常的晚餐。于是,他带我们回到了刚才下车时经过的那个农贸市场买菜去了。

来到农贸市场时,天色也开始变暗。来往市场的人比刚才我们下车时少了许多,但我们的出现,又引起了一阵小骚动。每每我们停下来挑选东西时,总会引来一些人围观我们。

这只有寥寥的几个蔬菜品种可供选择。西红柿个头非常小,有很多还是那种绿中带红的,表皮隆起几道皱脊,让人分辨不出是木疙瘩,还是西红柿。茄子只有手指头那么大,也不知道是缺乏营养,还是天生的侏儒品种。瘦扁的豇豆就像绿豆夹。那边卖的水产,几乎就是些小鱼小虾。而个头大点的,是那一种叫“罗非鱼”的鱼。卖罗非鱼的摊档前,都摆放着一个冒着烟的木炭炉,上面架着一锅棕褐色的热油。棕褐色的热油与锅融成一体,深不见底,也不知道里面沉淀了多少岁月的精华。而这些售卖的罗非鱼,是需先经过那锅棕褐色的沸油的洗礼,才能出售的。当它们在那锅热油被炸得面目全非时,便被捞起,然后放在那张搁在锅上面的一个黑不溜秋的铁架上,让其慢慢凉下来,等到其再也没有油可以滴回到锅里时,它们便可以出售给顾客了。

乌干达人的主食是饭蕉,当地名字MATOKEE。所以市场到处都是出售饭蕉的摊档。这些饭蕉从外表上来看,长得与一般香蕉并无太大区别,只是于属不同种科。而它们的最大区别是,饭蕉无论长得多么的成熟,外皮都不会变黄。当在它长得够圆实丰满时,当地人就把它们摘下来。这里的饭蕉跟肯尼亚那边的差不多。但这边的做法与吃法跟肯尼亚那边的又不一样。肯尼亚那边的饭蕉做法是:去皮后,切成片状或条状,然后用油炸,吃起来就像KFC的薯条。而这边的饭蕉去皮后,用饭蕉皮包着,在蒸锅上蒸软,然后用手把它们揉成一团,再蒸就好了。吃的时候,有条件的,可以浇上点花生酱或者肉汤,没条件的,就这样直接吃。招待还告诉我们:饭蕉是女性的主要食物,她们认为吃了能使自己的身体也变得柔软。男人们多喜欢吃玉米粉,把玉米打成粉,加一点盐巴,熬成糊糊,就可以吃了。

这边还有一种叫QIAPATEE的煎饼,这种煎饼与国内的看上去没有太多区别。即便加上一个鸡蛋,也就花费乌先令500,约合人民币2元。重要的是,它分量大。所以在饥肠辘辘的我们眼中,它们就是美味可口的美食。于是买了一张饼,三人分着吃。

除了购买蔬菜,水果肯定少不了。买了一把香蕉,一个菠萝,几个心爱的芒果外,还买了些这里一种叫作AVOCADO的果子,在国内好像叫油梨或者鄂梨。果实成熟后,把皮一撕就吃了。果肉部分很像黄油,吃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当地人特别喜欢吃这种果子,都说营养很好,而且对皮肤很好。据说,一个油梨所含营养成分相当于三个鸡蛋,而且由于富含各种维生素,对皮肤的确比较好。据一位在过欧洲的朋友说,欧洲市场上买20多欧元一公斤(三个),而在这里先令(2元人民币)就买一大个。

就这样,随着漫天繁星在夜幕争相闪烁,美好的一天行程也就这样将告结束。晚饭过后,我们就商议着明天的安排。幸运的是,明天刚好是周末。Meddy告诉我们说,他的一位在邮局工作的好朋友刚好明天休息,他明天可以用他的车子,带我们出去游玩津贾好玩的地方,只要给他的车子加满油就可以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ls/8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