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啊聪,94年被生于河南商丘,年的6月,22岁的他揣着百余块人民币离开老家,背着吉他音箱,一边走,一边唱,走出了亚洲,穿越了非洲,经过南美,北美,最终经历两年的时间,回到亚洲,绕了地球一周..
而本系列连载的主要内容即是:这段年-年期间,笔者绕了地球一周的真实经历。
因为本人回到亚洲时年未满24周岁,故此经历取名“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望以此鼓励更多的年轻朋友们在自己所热爱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到更多..
年6月-年6月:(亚洲)????中国-????蒙古国-????土耳其-(非洲)????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斯威士兰-????南非-(亚洲)????阿联酋-(南美)????巴西-????巴拉圭-????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秘鲁-(北美)????美国-(亚洲)????中国澳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印度-????尼泊尔-????中国
本系列连载内容承接上个系列《我的“大学”》:
连载《我的“大学”》01-05(叛逆少年篇)
连载《我的“大学”》05-10(年的川藏线,珠峰大本营和冈仁波齐,阿里环线篇)
连载《我的“大学”》10-14(因为来自河南被赶下车,年冬天从北京搭便车到拉萨,尝试不花钱的旅行篇)
连载《我的“大学”》14-20(放弃高考,18岁少年骑单车北上俄罗斯篇)
连载《我的“大学”》20-22(离开中国,“大学”全篇正式开始)
连载《我的“大学”》22-25(“爱情”结束,手机被偷,遇到活佛,拿到众筹,年骑行西伯利亚上篇)
连载《我的“大学”》25-28(我和我的小狗“好运”,遇到图瓦草原的“卓玛”,年骑行西伯利亚下篇)
连载《我的“大学”》28-31(我的另一只小狗“自由”,初拍纪录片,“不带钱出门的尝试”开启篇)
连载《我的“大学”》31-35(“不带钱出门的尝试”成功,真诚表白被拒,骑行生涯告一段落,重返俄罗斯篇)
连载《我的“大学”》35-38(在西伯利亚搭便车遭遇持枪抢劫,别开生面的俄罗斯旅行者聚会,初次穿越亚欧大陆篇)
连载《我的“大学”》38-41(从午夜的莫斯科郊外搭便车去圣彼得堡,在中餐厅打工,难忘的圣彼得堡生活篇)
连载《我的“大学”》41-43(再次表白被拒,在云南拍短片,从北京搭便车去俄罗斯北极圈出发篇)
连载《我的“大学”》43-47(二次穿越亚欧大陆,越过北极圈,经历极昼,从北京搭便车去俄罗斯北极圈完结篇)
连载《我的“大学”》47-50(年马年转冈仁波齐,从新疆搭便车“新藏线”回拉萨篇)
连载《我的“大学”》50-53(年从拉萨55天走路到尼泊尔加德满都出发篇)
连载《我的“大学”》53-56(趟水过河,走出雪地无人区,走路到另一个国家,从拉萨走路到尼泊尔完结篇)
连载《我的“大学”》56-59(骑摩托环绕尼泊尔,年的印度,孟加拉篇)
连载《我的“大学”》59-62(在孟加拉国连续被偷钱包和手机,在泰国被偷相机,“祸不单行”,从南亚到东南亚篇)
连载《我的“大学”》62-65(在泰国街头扎营相机被偷失而复得,第五次进藏,纯徒步去老挝出发篇)
连载《我的“大学”》65-68(六十天纯徒步到老挝琅勃拉邦精华篇)
连载《我的“大学”》68-70(老挝,柬埔寨,越南,回到商丘,“毕业”,全连载完结篇)
本系列已连载的前篇内容: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01-10(全篇前传:从《我的“大学”》到再次出发)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10-14(商丘,郑州,拉萨,乌兰巴托,全篇正式开始)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14-19(蒙古国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19-23(遇到沙发客大王,美好伊宁,二游新疆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23-27(在土耳其拍祝福,在埃及金字塔附近扎营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27-31(遇到贵人,遇到“无理乞讨”,在尼罗河畔连唱一周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34-37(在非洲的兰州面馆做“服务员”,与众不同的埃塞时间,在“黑市”倒换美金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37-40(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我的东非“展览我”之旅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40-43(在坦桑尼亚拿到美国签证,体验“坦赞铁路”,来到赞比亚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43-45(在维多利亚大瀑布饮拉萨啤酒,津巴布韦,莫桑比克,靠“关系”拿到斯威士兰签证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45-47(抵达南非,从开普敦走路去好望角,“22岁,穿越非洲大陆”行程完结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47-51(从非洲到南美洲,巴西初印象,办阿根廷电子签证被网友骗钱,圣保罗,里约,巴西利亚篇)
连载《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51-54(“免签”到巴拉圭,参观伊瓜苏瀑布,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攒钱买新的音箱,入境阿根廷篇)
本篇《23岁,我绕了地球一周》54-55:内容约字,阅读需要11-14分钟。
本篇时间线:年5月-年6月。“我”23岁。
(五十四)搭便车去“世界尽头”乌斯怀亚
大概我迄今为止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旅程,就是从离开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后,搭便车上路南下“世界尽头”乌斯怀亚开始..
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买到了音箱,也在街头收到了足够的零钱(看样子是足够花个十来天了),我想去看更多的地方,在地图上瞅到阿根廷最南端的号称“世界尽头”的乌斯怀亚,我倒是想看看这个“世界尽头”究竟是个什么样..
我决定搭便车前往这个所谓的“世界尽头”乌斯怀亚..
(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后的大致路线图)
(离开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前的最后一晚,在中国城街边继续挣路费,切弦蹭破了拇指皮..)
(离开那天,在出城的小火车上,我的背包行囊,吉他,话筒架,还有吉他下的新买的音箱..)
(我买了在阿根廷大家常吃的一种小吃,备在路上吃,当地人叫Empanada,就是如同韭菜盒子,但是里面是其他的馅。)
我离开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后每天花销除了买水和饮料,就是在超市里买一些面包和酱,整体的花销并不大,每天大约几十块人民币的样子。因为是搭便车,所以车费不用花钱。住宿方面,就是走到哪里,当晚停在哪里,就在哪里就近搭帐篷,这方面也不用花钱。
(出发第一天,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郊外搭到的第一辆车)
?
?(这位司机貌似以前是一位拳击冠军,我搭上他的车之后,他给我看了这个报纸,报纸上是他以前的照片,照片上像是他正拿着一个拳击冠军腰带,他对自己的这段过去无比自豪,我对此称赞并拍照,他开心极了..)
跟司机总是要聊天的,我尤其怕没人说话,怕车里的氛围有些尴尬。也就是从那段搭便车往乌斯怀亚的路程中,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些西班牙语学习词典,准备开始学西班牙语,虽然现学现卖,但起码还是能跟司机套上几句话。
(路边扎营,第二天起来,大雾朦胧,天气渐冷,自己冻得哆嗦,不过在南半球的冬天是和北半球反着来的,当时是5月份,北半球正是初夏,但是在南半球就正是初冬,越往南越冷..)
(在路边餐厅吃了顿非常实惠的一餐,通常有汤饭能蘸着面包吃,有热饭,就非常满足。)
(地图上是在潘帕斯地区,小时候总在体育新闻上看到的“潘帕斯雄鹰”,虽然并未见到“雄鹰”展翅,但能亲眼看到这里,又新鲜又亲切。而且搭到的这辆大货车,观景视野极佳。)
(一次,很晚的时候,路过这个小镇,晚上不方便继续搭车,看到这里有一个超市,我买了些吃的喝的,当时不想再赶路,只想找个能稍微当这冷风的地方扎营休息,于是就在这超市门口,边上一个可能是当地人家的门口扎营过了夜。当时实在累极了,顾不上那么多了,心想着这里旁边就是超市,遇到问题,还能找超市里的人,相对小镇外的荒地扎营,这里既暖和,相对又安全一些,然后我就睡了。)
(这位卡车司机大爷已经66岁了。他那天在城镇外面看到我在路边,他主动停下了车,招手叫我,说可以带我一段路。我开始以为他就在附近一带活动,没想到他竟然要走大概公里。最终我跟着这个大爷开了一天一夜的卡车。路上因为语言不通,也为了打发时间,我就用手比划着问他西班牙语的数字怎么说,整个行程,我跟着大爷学西班牙语,就数字“1”一直学到了“”..他也毫无疑问成了我的西班牙语“数字”启蒙老师..)
?
?(第二天清晨,冷风吹着的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我们的卡车停在路边休息。)
(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它如同中国西北端的新疆一般广袤,甚至遥远。这是它某段公路上的某个清晨,从车上往外看着,随着车子不断向前的行驶,正在渐起的阳光给人温暖的同时,似乎还带着无数新鲜的希望,让人对未来的路,更加期待。)
(66岁的卡车大爷把我带到了阿根廷南部的一个小城镇,之后我穿过城镇,要从城镇这一端走到城镇的另一端,就在另一端出城的路上,一个看到了我的司机小哥把车停在了我前面,他也主动示意可以带我一段路。)
这次这个主动载我的小哥,他是一个常年在欧洲训练的足球运动员,他还把我带到他家里吃了一顿热饭,然后又把我送回公路,他说他姐姐以前也像我这样在各地搭便车旅行,就是因为这个,我让他想到了他姐姐。他当时看到我在路边背着大背包辛苦前行,就觉得自己想要做些什么,于是他就主动载了我一程。
(沿着巴塔哥尼亚东边的海岸线,继续南下..)
(阿根廷南部某个小镇里的雕像)
(一天晚上,我在一个小镇里的幼儿园院子外面扎营过夜。当时实在是太晚了,我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这里是学校,我感到相对来说是安全的。但是后来我被当地的保安注意到,他们就打电话报了警,警察过来之后觉得我在这里也不容易,晚上也没地方去,最终他们让我到幼儿园里面的教室里扎营过了夜。那一晚不再有室外的风寒,但是一大早天还没亮的时候,另一个保安过来换班,我被叫醒说不得不起身收拾行李,不然一会儿孩子们就来上课了..)
(所以,第二天天还没亮的时候,我就起身收拾好了帐篷行李,离开幼儿园,再次回到了公路,再次在路边招收拦车了..)
(开始更荒芜的巴塔哥尼亚)
(我那十来天常吃的食物,在路边超市买些面包,然后把肠和酱直接加在里面,吃完再来两个饼干,做甜点,有时候我直接拿酱也能吃得下面包。)
(搭到的这辆车的司机和他的朋友分享了他们的马黛茶,这也是阿根廷最特色的一种饮品,喝马黛茶也是可能最“阿根廷”的事情之一,几乎在各地遇到的阿根廷旅行者,总是可以看到他们端着马黛茶的杯子,这不,哪怕是荒芜人烟的公路行驶中,总是少不了马黛茶的身影。)
(那天晚上,喝完他们的马黛茶,他们把我载到了我在阿根廷南部的目的地里奥加耶斯,我在那里的沙发主家里,继续被沙发主邀请来上几口马黛茶。通常就是把茶叶放在这个特殊的茶杯子里,然后倒入热水泡一下,就可以喝了,当地人比较多都习惯相互之间你一口,我一口共同分享着饮..当你不想再饮的时候,说句“谢谢”,而后大家就不会再把杯子递给你。)
我在里奥加耶斯的沙发主埃尔南人超级好,而且这里也算是我的福地。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在这里的街头几乎每次都能收到三四十美金的样子。当时我每次回来都会花上十来美金请大伙喝啤酒,当时我的沙发主家里还有其他的阿根廷驴友在那里借宿,我也请他们喝啤酒。
当时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我哪来的这么多钱,实际上就是我也没想到,在这样的小城镇,我能一下子收到那么多钱。(我每次只去一个来小时,总共去了三四次。)
(在阿根廷南部城市里奥加耶斯街头唱,年5月末)
(在里奥加耶斯的另一个收获就是从沙发主埃尔南那里得到了很多过冬的衣服,甚至还有一双厚实的鞋子,虽然都是些旧衣服,但对当时继续南下,往更冷地方前行的我来说,那些衣物都非常珍贵。)
(在里奥加耶斯的沙发主埃尔南的家里,吃着当地烤肉,放着探戈,还看电视回顾阿根廷经典的足球瞬间。)
(因为沙发主是博卡青年的球迷,所以我就被送了一件博卡青年的球衣,到现在这件球衣还在我家里挂着,阿根廷大环境迷足球,不是盖的,就连当时沙发主家里的小狗也有一身球衣..)
(在里奥加耶斯冬日下午短暂的温柔阳光下..)
(离开里奥加耶斯之后,有天我搭上了路边警察的车,我被送到了前面检查站的警察局,这里的人非常好,让我在他们的餐厅吃了顿热饭,还让那天没有等到其他车子的我,在警察局边上一个空房间里搭帐篷睡了一晚。)
(往乌斯怀亚之前,要先进入阿根廷和智利两国共享的火地岛,冬天的火地岛绝对是典型的广袤荒凉。每次招收拦车,手都冻得要失去知觉。)
(在火地岛赶夜路。这辆货车的司机到一个小镇之后,我在那个小镇边上一个废弃的房屋扎了营。若不是之前沙发主给我的衣物,我恐怕当时就要冻出病来。)
(一位好心的智利司机送了我一个帽子做保暖,之后还有一位阿根廷司机送了我一件毛衣..)
(进入乌斯怀亚之前,路边开始有积雪,所谓的“世界尽头”,似乎就将要开始..这辆车的司机是一位在医生,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开车出来到附近有温泉的小镇上度假..)
(抵达乌斯怀亚之前,为数不多的几次赶夜路之一,也是抵达“世界尽头”前最后的一次黑暗。)
(抵达乌斯怀亚的最后一辆车,司机师傅在加油站加油的时候,他还很暖心地给我买了面包吃。)
我也非常幸运地在“世界尽头”乌斯怀亚找到了可以借宿的沙发。沙发主是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也曾经像我一样,用着同样的方式(在各地搭便车,在各地沙发借宿),在各地探索。
在他们温暖的房子里,我写了这样的词:
“就在这个冬天来临的时候,我在朝着更寒冷的地方前行,那里有我可爱的朋友,那里也有一个温暖的房子..”这也是我的《当这个冬天来临的时候》最初的版本。
最终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路过来,原计划在我想象中一周的行程,我最终经历了十二天。
这十二天,我如同经历了最近一整年的缩影。我历经了各种艰辛,寒冷,酸甜苦辣。
是我的坚持让我走到了最后。也是我在冬日里继续前行的执念,让我体会到了在终点的温暖。
(我在乌斯怀亚的沙发主,曾经也长期在外旅行的他们,现在在乌斯怀亚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他们租了一个在当地半山腰上观景视野非常棒的房子,自己住的同时,也接待着来往的各地旅行者,以前其他人把感恩传递给他们,现在是他们把感恩再传递给其他的其他人。)
(沙发主Luz和Jose,他们给我放了一个床垫在客厅里,从那里拉开房子的窗帘就能看到远处的乌斯怀亚城区,到了白天还能看到海峡对岸的一些雪山。)
(白天,这会儿沙发主出去工作了,留我一个人在家,当我徜徉在这个寒冷冬天“世界尽头”的温暖房子里回顾过去半个月来艰辛但坚定不移的这段如梦旅程,我的眼泪刷刷地流了出来..)
我告诉自己,我爱这样的温暖的瞬间,我也告诉自己,往后的路仍然很长,我还会再去更多的地方,这个终点,不止是个终点,过去的一切结束了,新的一切还即将开始。
接下来的旅程,依然会有酸甜苦辣,但也依然会有坚持不懈到最后才能体会的温暖。
(在乌斯怀亚城区的街头唱)
(在乌斯怀亚“世界尽头”的标牌这里唱,年6月)
(南半球的冬季,世界最南端的城市,23岁留念。)
(当时在朋友圈里卖出的一些从“世界尽头”乌斯怀亚寄出的明信片。)
(走到哪里都走不出的“马黛茶”,哪怕是冰天雪地,跟沙发主在郊外远足之时刻。)
(又一次的阿根廷当地烤肉晚餐)
(五十五)再次穿越巴塔哥尼亚
我在乌斯怀亚的第二天,沙发主家里来了另一个沙发借宿的客人,他一个来自英国的驴友,他的名字叫做本杰明。
本杰明没有什么固定的计划,听说我一路搭便车过来,并且之后打算搭便车再往回走,他一直好奇这样子的旅行,就问我能不能把他也一块带上。
(未完待续..)
shancon这份鼓励也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jt/6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