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坎帕拉  >> 坎帕拉地理 >> 正文 >> 正文

怒了,恶意创造力会猛增,用情绪调节策略来

来源:坎帕拉 时间:2021/8/25

主持人:想必,大家不陌生这位吧!

吃瓜群众:马萨卡!

主持人:没错!DJ,dropthebeat!

DJ背景音乐起:(是他,是他,就是他……)

主持人:这是柯南!脑子瓦特了!

主持人:咳咳,我们继续!随着时代的演进,困难的刑案也不断增加,柯南要面对新的挑战!莫慌!我们的小柯南总是能大烧脑细胞,成功破解谜团,并为各位吃瓜群众娓娓道来。

被抓凶手:我呸!要不是那个姓柯的开挂,我们怎么会被抓住!我们的设计明明天衣无缝,多具有创造力!提倡杜绝外挂!杜绝外挂!)

主持人:工作人员,注意闭麦!闭麦!

主持人:不好意思,我们继续。你们有没有发现,在柯南这部动漫里,凶手往往是被受害者激怒,遂设计一系列常人难以想到的作案手段,将受害者置之死地,并且完美地隐匿于人群之中

托儿程:是的是的!主持人说得都对!

吃瓜群众:诶?不都说莫要被情绪冲昏头脑吗?这柯南漫画里的凶手一个个都对受害者恨之入骨,无比愤怒,可这作案手段怎么一个比一个难整,案子一个比一个烧脑呢?难道,愤怒情绪会自带增益效果?让凶手的恶意想法(作案手段)更具有创造性(让人难以推测)?

主持人:哼哼!一切皆有可能!这里就不得不先介绍两个概念,那就是创造力和恶意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的一种高级认知能力,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它是“中性”的。在近期研究中,研究者把用于善意目的创造力称为“善意创造力”(benevolentcreativity),用于恶意目的的创造力称为“恶意创造力”(malevolentcreativity)。但创造力的“善恶”只能从意图和动机上去理解,不代表创造力本身是善或恶的。请各位群众明确这一立场哦。

恶意创造力指通过多种新颖方式蓄意伤害他人(或者自己、组织和社会)的创造力,包括伤害身心健康、剥夺财产、破坏某个过程或象征物等等。恶意创造力普遍存在于金融犯罪、恐怖袭击等反社会事件中。其难以预测的特性给有关部门预防和应对此类事件造成了一定困难(上述柯南案例中的烧脑作案手段就是恶意创造力的具体展现)。

托儿乔:真相只有一个!今天要讲的就是愤怒情绪和恶意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主持人:没错!你真聪明!

主持人:今天的要介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探讨愤怒情绪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及有效的调节策略,围绕以下两个科学问题:

(1)愤怒情绪对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为何?

(2)若愤怒情绪促进恶意创造力表现,则情绪调节策略能否削弱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及作用路径为何?

主持人:接下来热烈欢迎郝宁老师为我们介绍一下本研究!

郝老师:我们这个研究由两个小实验组成,实验1主要探讨愤怒情绪对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我们招募了名受试者,并将他们随机分入愤怒情绪、悲伤情绪和中性情绪条件下。也即,这些受试者需要在愤怒情绪、悲伤情绪或者中性情绪的状态下,各完成1个恶意创造力任务和1个一般创造力任务(不涉及恶意的创造力任务),详情请看图1。随后,我们会对受试者们的数据进行编码和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

图1.实验1任务流程图

郝老师:在实验1中,我们主要发现(1)愤怒情绪不仅能促进一般创造力表现,还能促进恶意创造力表现(见图2);(2)愤怒情绪会通过诱发更高的情绪唤醒度(即你有多嗨!)和内隐攻击性(你自己无法意识到的攻击水平)促进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3)愤怒情绪会通过诱发更高的情绪唤醒度促进一般创造力表现。这些发现非常有意思!

图2.实验1不同情绪条件下的恶意创造力和一般创造力表现

郝老师:实验1的发现告诉我们,愤怒情绪会促进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也即,愤怒个体可能会想到并做出让我们更难以预测(高创新性),且危害性更高(高伤害性)的行为。我们的初衷是揭示影响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为探寻削弱恶意创造力的潜在危害的有效策略提供启发。因此,我们开展了实验2,试图检验情绪调节策略对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削弱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郝老师(喝口水):我们实验2招募了名受试者,并将他们随机分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和控制组。我们首先诱发了受试者的愤怒情绪,并让他们在进行情绪调节前后各完成1个恶意创造力任务。其他设计,基本同实验1,详情请看图3。

图3.实验2任务流程图

郝老师:在实验2中,我们主要发现(1)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均能有效降低个体的愤怒情绪唤醒水平和内隐攻击性水平;(2)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均能有效削弱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见图4);(3)情绪调节策略通过调节情绪唤醒度和内隐攻击性水平削弱了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

图4.实验2不同情绪调节策略条件下的前后测任务表现

郝老师:综上所述,本研究总体结论如下:(1)愤怒情绪不仅促进一般创造力表现,而且促进恶意创造力表现。(2)内隐攻击性和情绪唤醒度是愤怒情绪影响恶意创造力表现的两条重要作用路径。其中,内隐攻击性路径对愤怒情绪影响恶意创造力表现具有特异性(相对于一般创造力)。(3)认知重评策略和表达抑制策略可有效调节愤怒情绪,削弱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而内隐攻击性和情绪唤醒度在情绪调节策略削弱愤怒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主持人:非常感谢郝老师的介绍!获益匪浅!我认为啊,这个研究的发现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实践价值!理论上,丰富了恶意创造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愤怒情绪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提供了证据与解释。实践上,证实了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可有效削弱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同时,强调了调节愤怒情绪对避免或降低创造力阴暗面(恶意创造力)引起的社会危害的必要性,于个人和社会都有一定的启发。

主持人:本研究已正式发表于《心理学报》杂志。程瑞硕士为第一作者,卢克龙博士为合作作者,郝宁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7YJA)资助。欢迎大家登陆《心理学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dl/8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