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特种作战部队作为一个特殊的兵种,是一般任务部队的加强和补充,它在应付突发事件、敌后侦察、实施心理战、特工破坏、反恐怖等方面近年来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发展历程
年,以色列开始着手组建了自己的特种作战部队,它的兵力都是从陆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具有特殊技能的训练尖子,然后将这支新成立的部队命名为以色列第部队。到了年,以色列考虑战争和应付国内突发事件,制止内乱的需要,决定将第部队与伞兵旅合并,改为第伞兵旅。该旅主要由旅部和4个营以及其它支援部队编成。年,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第伞兵旅又改称第55伞兵旅。年以后,以色列使用特种部队作战颇为频繁,由应急作战转换为执行反恐怖任务。
“雷霆行动”
年7月,以色列特种作战部队突袭非洲乌干达恩德培国际机场行动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这次战斗在以军作战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年6月27日,一架法国航空公司的大型客机在雅典被4名巴勒斯坦人和2名西德人劫持到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机上名乘客中有人为以色列人,他们被软禁在机场候机大楼内作为人质。劫机者要求以色列在规定时限内将关押中的53名巴勒斯坦人送来乌干达进行交换,否则人质将被处死。以色列为救出人质,成立了以总理拉宾、国防部长佩雷斯为首的行动指挥部,由步兵-伞兵司令肖姆隆拟制了代号为“雷霆行动”的军事营救计划。
4架以色列空军的“C-大力神”运输机从以色列秘密起飞,并乘着夜色秘密降落在了恩德培国际机场,而在事先他们也并未通知那里的地面控制塔台。以色列部队赶在午夜降临前一个小时悄悄降落在了恩德培国际机场。随后以色列人便驾着一辆黑色的梅塞德斯和护卫的几辆吉普驶出运输机,径直驶往旧航站楼。乌干达人以为这是伊迪·阿明或是其他乌干达高官的车队。3组突击队员按预定方案分别扑向各自的目标,整个行动像事先演练得那样流畅,10分钟攻占候机大楼,20分钟解救人质,10分钟检查,12分钟返回飞机。从第1架以色列飞机落地到返航的最后1架以色列飞机起飞,只有短短的53分钟!六名劫机者被击毙。还有一名人质被误认为是恐怖分子而被打死。在总共名人质中有三人死亡。
在奇袭过程中,机场的乌干达部队也向以色列特种部队开火,并打死了以色列部队的地面指挥官约乔纳森·内塔尼亚胡上校,而他也是这次行动中以色列军队唯一一名阵亡者(值得一提的是,约纳坦·内塔尼亚胡是以色列著名政治家本雅明·内塔尼亚胡(JonathanNetanyahu)的哥哥,后者曾在年至年期间担任以色列总理,以及担任现任总理)。作为对乌干达政权的死敌肯尼亚(据信本次行动得到了肯尼亚的大力支持)的回报以及自身安全考虑,机场上的11架乌干达战斗机也被悉数破坏(这些飞机基本是乌干达空军的主力)。
以色列特种部队这次长达公里的大胆行动,以他们的技能和智谋创造了现在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营救人质行动。佩雷斯得意地称赞这次"霹雳行动"是前所未有的最远距离、前所未有的最短时间、前所未有的大胆作战。而乌干达总统阿明先是谴责以军打死乌干达士兵和炸毁飞机的暴行后却不由得赞扬说:“我作为一个职业军人,认为袭击非常成功,以色列特遣部队真是好样的!”
《奇袭恩德培》——经典的特种部队营救作战
雷霆行动太值得大书特书了,行动从构思到执行,异想天开,考虑严密,成功执行,简直是最好的电影素材。也正是这个原因,事件之后很快就有关于此次事件的电影。本片《火狐一号出击》(又名《奇袭恩德培》)是由美国导演拍摄的,充满好莱坞英雄味道的电影。本片上映日期是年12月26号,导演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拍摄剪辑完成的,但从效果来看,相当精彩。据说有三部电影关于此次事件的电影,另一部是《Thunderbot》,由以色列人自己拍摄,演员来自以色列,对白是希伯来语。两部电影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作为高潮部分,短短几分钟营救行动,两部影片拍摄的都非常精彩,细节处理也很棒,但以色列人的《Thunderbot》看起来更加真实合理,多路出击,更像是一场众多小分队严密配合的精彩行动。
本片故事紧凑,航班被劫持后,影片将镜头对准了客机上的乘客,以色列政府、法国政府、以色列普通民众、乘客家属。最精彩的就在于事情发生后,各方的表现。政府方面,摩萨德主管坚持要求武力营救,决不妥协;拉宾则左右为难,一方面要面对民众和乘客家属的压力,一方面要面对军方同僚和自己对恐怖分子的厌恶;国防部长佩雷斯希望武力营救,但是如何营救是个大难题,慕尼黑的阴影还笼罩心头;伞兵司令肖姆龙态度强硬,强烈要求武力营救,同恐怖分子谈判是违背原则的;行动指挥约尼在接到命令后,从容应对,决心一举成功。
乘客在得知自己被劫持后,有很多人希望妥协,开始咒骂政府抛弃,有人则坚持不能够向恐怖分子认怂,不希望在给政府的信上签字,这才是人在处于这种情况下的真实写照,有担心怕事,有寄希望于政府。普通民众则意见更多,有要求妥协,有坚持武力。乘客家属的意见则惊人一致,希望政府放下身段同恐怖分子谈判。法国政府则直接答应释放人质,中东的战乱和他们无关,他们需要保住自己的选票,需要令本国的公民满意。在考验之下,真实的人性被放大出来,利益各方开始站队,电影对这一段的描写相当精彩。
在重重压力之下,拉宾一方面要求军方制定营救方案,一方面诚恳地同恐怖分子谈判。事实上,武力行动一直到飞机起飞后仍然是个备选方案。英雄约尼登场,共同商讨出营救方案,反复演练确保营救成功。军方人士中,有认识乌干达阿明的,开始利用和阿明的关系同恐怖分子周旋。阿明的态度表明了营救行动的苦难等级,乌干达政府在支持恐怖分子,营救行动等于同乌干达作战。时间迫在眉睫,军方的方案逐渐成熟,得到的国防部长佩雷斯和总理拉宾的认可。但是行动要真正实施,需要议会的通过,行动需要得到整个政府的支持。在会议之前,拉宾找到了反对党的党魁,谋求对方的支持。为了抓紧时间,飞机先行起飞,同时议会讨论决定,一旦不通过,飞机要立即返航。最后,在拉宾捶桌子瞪眼睛之后,议会投票通过了整个行动。
整部电影的高潮也是此次行动,前方的战士的平静与后方拉宾等人的焦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抵达恩德培上空,再次确认执行雷霆行动。两架飞机先后着陆开始了精彩的营救,营救的过程相当精彩,多股部队配合作战成功消灭了前来支援的乌干达士兵,所有的恐怖分子被打死,顺便把停机坪上乌干达的空军飞机全部消灭,最大的遗憾是行动指挥官约尼(约纳坦·内塔尼亚胡,以色列现任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哥哥)在行动中被乌干达士兵意外击中身亡。影片中扮演约尼的演员非常帅,更增添了几分约尼阵亡的悲剧气氛。
电影的配乐非常棒,行动过程中鼓点般急凑的音乐配合行动成员的脚步,把观众拉入到紧张的行动中。电影中有首以色列的歌曲非常好听,歌曲配合着行动成功后观众的欢呼声响起,非常振奋。整部电影拍的节奏紧凑,非常精彩。电影虽没有“犯我XX,虽远必诛”的口号,但用行动证明了以色列政府和军队是民众安全的坚实保障。
推荐阅读: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摩萨德(Mossad)
以中文化商业促进中心IsraelChinaCultureBusinessPromotionCenter,从以色列的历史文化、科技创新出发,促进全球化的文化、商业、投资合作,欢迎联系我们info
israelchina.转载请注明:http://www.mahuatengg.com/kpljt/7235.html